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试析艾香德的耶佛对话观——基督教与佛教的相遇和互动》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5年5月7日 时间:2015-05-07

 

作者:王鹰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5

内容简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部分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将中国文化尤其是佛教批判为黑暗、迷信、落后的象征,通过诋毁佛教以凸显基督教优越性的方式传播基督教。其间,挪威传教士艾香德逆主流排他论而行,从视中国为黑暗的异教徒世界的传教士,变身为以开放态度欣赏大乘佛教真理的宗教对话者。

    本论文以艾香德通过本色化传教进路开展的耶佛对话为研究对象。在全面、系统地描述、分析、总结艾香德宗教对话的实践和理论后,本论文以为从艾香德与近代中国佛教僧侣的对话,到其创立的融合佛教和基督教元素的传教中心,从他采纳的基督教东方文化披戴方式,到其结合“联系点”进路和“普遍启示”理论的传教实践,从他寻找各教相似性的宗教对话理论,到其撰写的宗教比较学著作,艾香德一直试图以基督徒和宗教对话者的双重视角,在基督信仰和宗教理解、神学定位和传教实践、情感体认和理智思辨的斡旋中展开独特的宗教对话。

    在宗教对话的探索中,艾香德相信基督教的上帝之光可以在所有人类中闪耀,因此他将各教的忠诚信徒,都看作是在虔敬的宗教感地驱动下共同追求宇宙真理的道友。而对大乘佛教的认同,让他认为有必要将基督教从外部征服佛教的方式,改变为从内部寻找双方相似点的传教策略。因此,艾香德循着理解、同情、友好、开放、包容的本色化进路,以不破坏中国本土文化、不触犯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民族习惯为原则,结合各教都可接受的相似点,通过营造一个中国各教信徒都很熟悉的中国文化氛围的方式传播基督教。

    该本色化传教进路,在神学上却与基督教思想相悖。联系点进路和普遍启示理论,两者结合后形成的基督教成全佛教的理论模式,既动摇了基督教超验的上帝,也否定了上帝的超验性。

    而艾香德所推行的求同传教策略,一方面展现其优势,可以让不同宗教信仰者有同道中人的认同感,消除因陌生而产生的抵触。但是,表面的志同道合经不起信仰内在张力的冲击,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鸣和认同。艾香德向大乘佛教徒传教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突破双方在终极实在“唯一性”这个问题上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艾香德提出“以道求同”的理论,用“道”来统一各教终极实在,以淡化基督教的“唯一”特征。这无疑会引起挪威教会的反感,因为该理论是对基督教一神信仰的巨大挑战,差会因此质疑艾香德是混合主义和自由派;在佛教徒看来,艾香德模糊处理终极实在的方法有虚伪之嫌,相似只是一种假象,权宜地处理是诱引佛教徒改宗的圈套。而艾香德试图让佛教徒改宗的传教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原本友好的对话关系,导致他被中国佛教界的某些僧侣视为抢夺信众的魔鬼。

    从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本色化传教潮流和中国的时代背景来看,艾香德的宗教对话深刻地折射出他作为传教士和宗教对话者而试图平衡基督教一神信仰的排他性和中国文化“和而不同”思想的努力。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的宗教信仰从未脱离基督教的理解背景,无论是“道”的理论的提出还是传教中心的耶佛对话,都传递着佛教莲花缓缓托起基督十字架的理念,展现着试图通过本色化批戴逐步引导佛教徒走向基督教信仰所认定真理的的传教策略。尽管这种尝试在构建的过程中曾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某些基督教的基本原则,却依然多少扭曲了宗教对话的本意,其实现的可能性值得怀疑。但是艾香德以佛释耶的努力确为处境之必要,而他所展现的真诚、宽厚、善良、谦卑的品格,希望宗教间可以打破门户之见的开放视野,以及共同寻找“宇宙大道”的对话精神仍然是今天宗教对话有益的借鉴。

目录

总序

绪言: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三重视野

第一章 

第一节 论题的来源及意义

一、论题来源

二、论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浅析艾香德宗教对话的时代背景

一、基督教20年“黄金时代”的成因

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基督教所受到的非基运动的冲击

三、基督教的本色化进路

四、时代背景与艾香德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材料选取及论文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材料选取

三、论文结构

第二章 艾香德的生平

第一节 艾香德的生平

第二节 艾香德的信仰特点

第三节 艾香德的性格特征

第三章 艾香德耶佛对话的实践

第一节 耶佛之间

一、沩山之行

二、耶佛之谊——艾香德与太虚

三、打破宗教门户之见的欣赏 ——艾香德眼中的印光

四、目睹戈达德从基督徒到佛教徒的转宗

五、艾香德与从基督徒到佛教徒的张纯一

六、促成宽度从佛教徒到基督徒的皈依

第二节 面向佛教徒的传教中心

一、传教机构的形成

二、传教机构的建筑特征、文字及仪式

三、总结

第四章 宗教对话的理论

第一节 寻找相似点的宗教对话方式

一、各宗教的相似点

二、基督教和大乘佛教的相似之处

第二节 艾香德宗教对话的理论及特点

第五章 宗教比较学

第一节 研究宗教学应有的立场和态度

一、“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研究宗教学”

二、“宗教学者最好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宗教立场”

第二节 认识上帝的途径——普遍启示与特殊启示 

第三节 上帝观

一、艾香德的上帝观

二、总结

第四节 三位一体观

一、历史溯源——三位一体教义的形成

二、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与非基督教教义的比较

三、总结

第五节 罪与救赎

一、基督教和大乘佛教罪与救赎观的比较

二、小结

第六章 

第一节 艾香德独特的面向佛教徒的传教事业

第二节 耶佛对话理论的形成和特点

一、本色化传教理论的形成

二、求同对话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传教事业的困境

第四节 基督教信仰东方文化披戴的张力

一、保守主义的质疑

二、与挪威差会的分裂

三、分裂原因非神学观点分歧,而是基督教信仰的佛教文化披戴

、跨文化传教的基督教能否剥离西方文化外衣

第五节 艾香德宗教对话的神学定位及其张力

一、自由主义神学家奥托对艾香德的批评

二、荷兰神学家克雷默对艾香德的批评——成全理论模式对基督教的危害

三、佛玄合流的“格义”现象与《约翰福音》的宗教对话桥梁作用

四、“以道求同”与“自由派”

五、“以道求同”之“道”与基督教上帝之“道”的等同

六、宗教对话者和传教士双重身份的张力

第六节 艾香德宗教对话的利弊

一、宗教比较学的双刃剑

二、兼并论的危险性

三、求同方式的利弊

第七节 宗教对话的前景

一、宗教多元背景下的兼并论对话方式与艾香德的“成全理论模式”

二、艾香德与宗教多元论

三、艾香德与比较神学

四、艾香德与“汉语神学”

艾香德年谱

参考文献

(编辑:李文彬)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