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中国华严宗通史》

撰稿: 编辑:许津然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5年8月5日 时间:2011-09-30

 

 

作者:魏道儒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7

 

内容简介:

 

华严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创始人是唐代法藏。因依《华严经》立宗而称“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本书分八章,围绕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再到“禅宗中的华严学”的转变过程这条主线,系统梳理华严宗历史和理论形成、发展、演变、衰微和终结的脉络,揭示宗教与政治、文化等的关联,探讨研究华严宗理论体系、名词术语、重要典籍和历代高僧。作者长期从事佛学研究,成果丰硕。本书资料丰富,论证严密,学术视野广阔,多有创见。

 

目录:

 

作者的话

序言

导言

 

第一章华严典籍与华严经学

第一节 华严经学的原初形态

一、《兜沙经》与华严学的发端

二、《本业经》与早期菩萨行

三、《渐备经》与普贤类经典

1.竺法护的三类译籍

2.终极崇拜对象——法身

3.普贤行与普贤境界

4.十度与十住

四、节译经与眷属经

第二节 华严经学的成熟形态

一、晋译华严的组织结构

二、卢舍那佛诸相

三、华藏世界的构造与存在形式

四、一多关系及其运用

五、法界与世间

六、心佛众生三者的关系

第三节 华严典籍的形成历程

一、贵霜佛教与华严典籍东传汉地

二、支品与本部的一般区别

三、华严典籍形成的时间地点

 

第二章华严学的理论转型与学派建立

第一节 华严典籍的初期流布与研究

一、单行经研究的两种趋向

二、《华严经》的多途运用

第二节 华严论书及其特点

一、简说《十住毗婆沙论》

二、《地论》的概念化倾向

第三节 地论师与华严理论转型

一、北魏《华严》研究诸传说

二、地论派组织结构与政治品格

三、形象描述与理性分析

四、宗趣与判教

五、六相体义与适用范围

六、当现两说与四宗五宗

 

第三章诸派融合与华严宗创立

第一节 《十地》的流传与终结

第二节 华严诸派与华严学多途发展

第三节 三论系华严学与吉藏

第四节 法顺及其华严禅观

第五节 智俨与华严宗学说体系的形成

 

第四章 华严新说与分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法藏与华严学的新进展

一、生平综述

二、著作简析

三、性起诸义

1.性起溯源

2.一体二用

3.性起缘起

四、六相圆融

五、三种十玄

六、五教十宗

第三节 法藏弟子及其华严宗分支

第四节 李通玄的教外华严学

一、生平与著作

二、经文组织与判教之争

三、取象表法与得意忘象

四、三圣一体说

 

第五章 华严哲学的终结与禅化过程

第一节 华严禅化诸因

第二节 澄观与华严学说的定型

一、游学经历与著作

二、扶持正宗与诸宗融合

三、事理范畴与四法界

第三节 宗密的禅化华严学

一、生平概略

二、一心与四法界

第四节 晚唐五代禅宗对华严理论的运用

一、希迁的《参同契》

二、惟劲的“理事圆融”

三、沩仰宗的“事理不二”

四、曹洞宗的“五位”

五、法眼文益的“祖佛之宗”

 

第六章 宋代华严与禅净教融合

第一节 士大夫与华严学

一、《华严经》的地位与华严宗的义理

二、《华严经》与净土信仰

三、华严学与禅净教的融合

第二节 慧因寺系与华严宗中兴

一、子璿的《楞严经疏》

二、净源中兴华严宗事迹

三、以华严释《肇论》的途径

第三节 义和的华严净土说

第四节《五教章》与华严诸家

一、道亭的《义苑疏》

二、师会及其弟子

三、同教别教之辩

四、《析薪》与《焚薪》

第五节 禅宗中的华严学

一、云门宗的华严学

1.契嵩的依本起末和摄末归本

2.法秀的从教入禅与现量比量之别

3.惟白的《指南图赞》

4.宗本的华严悟入处

5.怀深的华严居士观

二、曹洞宗的华严学

三、临济宗的华严学

1.道宁的华严机语

2.圆悟克勤的以华严说禅

3.佛海慧远的《奏对录》

 

第七章 华严学的流变与衰微

第一节 教禅新格局中的华严学

一、元代佛教政策对华严传播的影响

二、教门三派与华严义理

三、华严教僧分布与华严传播途径

1.元大都与五台山

2.江南各地

第二节 禅讲教分立中的华严学

一、明代前中期华严学的沉寂

二、佛教综合复兴与禅化华严

三、禅宗复兴与华严“实用”论

四、“四大高僧”对华严的诸种理解与运用

第三节 华严学的衰落与士大夫的作用

一、华严的兼弘与衰落

二、续法普及华严义学的命运

三、士大夫运用华严的三种趋向

 

第八章 余论:华严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晋译《华严》各品主角菩萨及相关内容

第二节 华严译籍中的佛信仰

一、提出问题

二、释迦分身

三、十住兴佛

四、法身分身

五、普贤境界

六、卢舍那佛

第三节 华严系统中的普贤

一、“早期华严支品”和“华严本部”中的普贤

二、“晚期华严支品”中的普贤

三、从杜顺到法藏的普贤观

四、李通玄与澄观的普贤观

第四节 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

一、诠释经典的原则和步骤

二、法界缘起的内容和特点

三、华严菩萨信仰的过渡形态

第五节 华严宗的圆融思想及其实践价值

第六节 华严宗与中国文化

一、取象表法与概念化过程

二、以一统众与理事范畴

三、理一分殊与儒释异同

 

附录

一、大事记

二、索引

1.人名索引

2.名词索引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