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平:男,土家族,1955年3月31日生于湖南慈利,1972年初曾短期在湖南常德师范进修学习,1972年5月至1974年7月就读于湖南常德师专英语专科,1974年8月至1978年9月任湖南常德师专英语科教师,其间曾于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湖南大学英语培训班、湖南师范学院英语系进修;1978年10月至1981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读基督教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81年8月至1983年5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3年5月至1988年11月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198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9月当选为德国(欧洲)宗教史协会终身会员;1988年11月至1992年8 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1989年至199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自1992年8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9月至1998年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基督教研究室主任,自199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同年当选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和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1995年至2001年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1996年至200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主任,199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至201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8年9月至2018年初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1999年至2019年任《世界宗教研究》主编,1999年当选为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2000 年至2004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2001年至2021年为中国宗教学会会长,2002年任清华大学伟伦特聘访问教授,美国伯克利联合神学研究院苏吉特·辛格学术讲座主讲,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任英国伯明翰大学佩顿研究员(访问学者),自2003年任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评审组组长,评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任香港中文大学庞万伦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讲座主讲,2004年入选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连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担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200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6年8月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07年12月参加中共中央第十七届政治局第2次集体学习,与牟钟鉴教授共同就“当代世界宗教和加强我国宗教工作”问题进行了讲解;2008年3月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委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2008年至2019年任国务院学位办哲学组成员;2011年至2024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兼任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3月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委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2013年至2022年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二届理事会副主席。2014年至2019年聘为中华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2014年至2024担任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理事,2014年入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国家高层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系列。2016年至2022年为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2018年至2023年3月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委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2019年当选新中国70年百位湖湘人物。自2021年为中国宗教学会名誉会长。2023年被评为一级研究员。已出版个人学术著作40多部,合著及主编著作数十部,发表学术文章600多篇。
一、个人著作(独著)
1988年:
1.《中西当代宗教理论比较研究》(德文),彼得朗出版社,1988年
(Theorie über Religion im heutigen China und ihre Bezugnahme zu Religionstheorie des Westens, Peter Lang Verlag, 1988);
2.《宗教与文化》,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3.《宗教起源纵横谈》,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青年二等奖)
1990年:
4.《西方宗教学研究导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7月;
1992年:
5.《圣经鉴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6.《世界宗教与宗教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6月;
7.《尼布尔》,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2年9月;
1995年:
8.《基督教文化百问》,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4月;
1998年:
9.《当代西方新教神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5月(2006年2月再版);
10.《当代西方天主教神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5月(2006年2月再版);
11.《基督教犹太教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1999年:
12.《宗教理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9月(越南文译本:TY GIAI TON GIAO, Trac Tan Binh, Nguoi dich: Tran Nghia Phuong, NHA XUAT BAN HA NOI, Viet Nam, 2007);
2000年:
13.《基督教知识读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8月;
14.《基督宗教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
2004年:
15.《神圣与世俗之间》(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获2004年北方十五省优秀图书奖)
2007年:
16.《当代亚非拉美神学》,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1月;
17.《当代基督宗教教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1月;
18.《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相遇、求同与存异》,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3月;
2008年:
19.《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英译本:Global Religions and Contemporary China, Zhuo Xinping, translated by Paulos Huang, Abraham Chen, Li Panpan and Liang Yulong, Sanovan Press, Finland, Helsinki 2012;韩文译本,朴连玉、朴连锦、杨红静、朴爱阳译,2018年;日文译本,科学出版社东京株式会社2020年6月5日);
2010年:
20.《学苑漫谈——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1.《以文会友——序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2.《心曲神韵——随感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011年:
23.《“间”性探幽——对话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24.《西哲剪影——爱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25.《田野写真——调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2013年:
26.《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处境》,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7月;(获2015年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2020年7月第2版)
27.《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探究》,中华书局,2013年11月;
28.《中国宗教与文化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1月(德译本:Religion und Kultur in China, Verständnis - Entwicklung - politische Bedeutung, Übersetzung: Konstantin Hoppe und Zacharias Kraus, ibidem-Verlag, Stuttgart 2019);
2015年:
29.《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5月(英译本:Religious Faith of the Chinese, translated by Dong Zhao, 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 And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18);
30.《信仰探索——卓新平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
2016年:
31.《论积极引导宗教》,甘肃民族出版社,2016年12月;
2017年:
3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研究》(主编,独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
2020年:
33.《经典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4月;
34.《唯真与求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4月;
35.《宗教学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4月;
36.《宗教社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9月;
37.《宗教文明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9月;
38.《宗教思想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9月;
39.《世界宗教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
40.《基督教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
41.《基督教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
42.《中国基督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
2021年:
43.《中国宗教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2月;
44.《反思与会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2月;
2023年:
45.《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体系》(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优秀出版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7月;
46.《当代西方宗教思潮研究》(被选为2024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2024年:
47.《游学人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年3月;
二、发表文章
1982年:
1.现代美国新教神学的派别,《世界宗教资料》1982年第2期,6-12页;
2.“危机神学”的著名代表---卡尔.巴特,《世界宗教资料》1982年第2期,48-51页;
3.《圣经》是怎样一部书,《环球》1982年10期,24-26页;
1983年:
4.基督复临派,《世界宗教资料》1983年第1期,52-54页;
5.近现代欧洲基督教思想的发展,《世界宗教资料》1983年第2期,53-58页;
1984年:
6.“世俗神学”思想家---迪特里希.朋谔斐尔,《世界宗教资料》1984年第1期,58-61页;
1987年:
7.西方宗教学的起源与形成,《世界宗教资料》1987年第4期,1-6页;
1988年:
8.Theorien über Religion im heutigen China, China Heute, Nr. 5, 1988, S. 72-80;
9. 图书馆里的乐趣,《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6月7日,第4版;
10.论朋谔斐尔的“非宗教性解释”,《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1期,60-69页;
11.宗教现象学的历史发展,《世界宗教资料》1988年第3期,11-18页;
12.略论西方思想界对宗教的理解,《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4期,51-57页;
13.论西方宗教学研究的主体、方法与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第4期,50-55页;
1989年:
14.Religion im heutigen China --- Ein Interview mit Dr. Xinping Zhuo, Der geteilte Mantel,Nr. 1, 1989, S. 16-18;
15.笛卡尔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反思---兼论西方宗教观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3期,37-44页;
1990年:
16.认识历史、认识国情、认识现实,《神州学人》3期,1990年5月(总第19期),第9页;
17.西方宗教学的历史与现状,《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3期,139-145页;
18.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古代文化,《世界宗教资料》1990年第3期,1-7页;
19.论利特的生命哲学和教育哲学,《德国哲学》8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40-150,283-284页;
1991年:
20.西方宗教社会学研究概况,《世界宗教资料》1991年第1期,1-7,36页;
21.范.得.列欧传略,《世界宗教资料》1991年第2期,46-47,54页;
22.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永恒与现实之间》,傅伟勋主编,台湾正中书局,1991年3月,216-239页;
23.在学海中遨游,《群言》1991年3期,第35页;
24. 《基督教文化面面观》前言,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编《基督教文化面面观》,齐鲁书社,1991年10月;
1992年:
25.西方的“新时代”运动与宗教复兴,《世界宗教资料》1992年第1期,1-7页;
26.社会科学与现代化,《群言》1992年10期,13-15页;
27.基督教:欧洲发展的一面镜子,《世界知识》1992年24期(总1117期),10-11页;
28.成功不必得意,失败不必丧气,《追求奏鸣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第57-60页;
29.中青年学者谈改革开放,《群言》1992年9期,第10页;
30.现实人生觅真情,《神州学人》1992年2期,(总第30期) 第33-34页;
1993年:
31.Der kulturelle Wert der Religion im Verständnis der Chinesen in der Gegenwart, Grundwerte menschlichen Verhaltens in den Religionen, Horst Bürkle hg.,Peter Lang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1993, S. 179-186;
32.Reflections on the Question of Religion Today, China Study Journal,Vol. 8, No. 2, August 1993,London, pp. 4-15;
33.Überlegungen zur Frage der Religion heute, China Heute, Jahrgang XII,1993, Nr. 6 (70), S. 172-180;
34.欧洲宗教哲学纵览(一),《世界宗教资料》1993年第2期,30-37页;
35.欧洲宗教哲学纵览(二),《世界宗教资料》1993年第3期,40-47页;
1994年:
36.归国创业过三关,《神州学人》1994年第2期,(总第48期)第24-25页;
37.精神之探的忧思与期盼,《群言》1994年3期,第26-27页;
38.Religion und Kultur aus chinesischer Sicht, Dialog der Religionen,1994, Nr. 2, Michael von Brück hg., Kaiser Verlag,1994, S.193-202;
39.Original Sin in the East-West Dialogue—A Chinese View, China Study Journal, Vol. 9, No. 3, December 1994, pp.11-15;
40.中国宗教更新与社会现代化,《维真学刊》1994年1期,2-7页;
41.改革开放与精神文明建设,《北京青年论坛》1994年1期,7-9页;
42.展开多层次的宗教探究,《世界宗教资料》1994年第2期,47-49页;
43.宗教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3期,21-23页;
44.三教圣地---耶路撒冷,《世界宗教资料》1994年第4期,37-43页;
1995年:
45.The Concept of Original Sin in the Cultural Encounter Between East and West, Christianity and Modernization, Philip L. Wickeri, Lois Cole, ed., DAGA Press, Hong Kong, 1995, pp. 91-100;
46.The renewal of religion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Relig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Reg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History of Religions held in Beijing, China, April 1992, Dai Kangsheng, Zhang Xinying, Michael Pye ed. ,Publish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History of Religions, Roots and Brabches, Cambridge, England, 1995, pp. 45-51;
47.宗教与文化关系刍议,《世界宗教文化》1995年春(总第1期),10-12页;
48.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基督教原罪观,《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2期,74-78页(高师宁、何光沪 编《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283-290页);
49.当代西方宗教,《中国宗教》1995年秋(第2期),49-50页;
50.十字架的象征意义,《中国宗教》1995年冬(第3期),49页;
51.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维真学刊》1995年3期,32-40页;
52.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院,《中国之友》1995年第5期,第55页;
1996年:
53.基督教文化概览,《中国宗教》1996年秋(第三期),29-32页;
54.回应“社会变迁与香港、澳门天主教会的社会服务事业”,《社会变迁与教会回应交流会论文集》,张家兴主编,香港公教教研中心有限公司,1996年10月,230-231页;
55.教会的社会服务事业:机会与局限,《社会变迁与教会回应交流会论文集》,1996年10月,271-278页;
56.Die Entwicklung des Religionsverständnisses in China seit Beginn der achtziger Jahre, China Heute, XV 1996, No. 4, S.115-120;
57.Das Christentum und die Chinesische Kultur, Wege der Theologie an der Schwelle zum dritten Jahrtausend, Festschrift für Hans Waldenfels zur Vollzendung des 65. Lebensjahres, Günter Risse, Heino Sonnemans, Burkhard Thess hg. , Bonifatius, Paderborn, 1996, S. 751-759;
58.呼唤社会沟通,《神州学人》1996年10期;
59.选择与定位,《神州学人》1996年8期;
60.处境与心境,《神州学人》1996年6期;
1997年:
61.The Significance of Christianit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CRUX: March 1997, Vol. XXXIII, No. I, pp.31-39;
62.当代宗教问题之思,《当代宗教研究》1997年第2期,上海,10-17页;
63.后现代思潮与神学回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3期,38-45页;
64.中国知识分子与基督教,《建道学刊》7,1997年,香港,179-189页;
65.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双向契合,《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夏季号(总第10期),8-12页;
66.欧洲基督教新动向,《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冬季号(总第12期),36-37页;
67.新福音派神学刍议,《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4期,19-27页;
68.人文精神的弘扬,《神州学人》1997年8期;
69.香港印象,《神州学人》1997年7期;
70.中国智慧之断想,《神州学人》1997年4期;
1998年:
71.索隐派与中西文化认同,《道风汉语神学学刊》第八期,香港,1998年春,145-171页;
72.赵紫宸与中西神学之结合,《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1期,128-132页;(唐晓峰、熊晓红编:《夜鹰之志:“赵紫宸与中西思想交流”学术研讨会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第1-11页;)
73.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理解,《维真学刊》1998年1期,26-38页;
74.基督教研究概说,《中国宗教研究年鉴199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279-283页;
75.Dialog als Weisheit der Koexistenz,An-Denken Festgabe für Eugen Biser,Erwin Möde,Felix Unger, Karl Matthäus Woschitz hg.,Verlag Styria,1998,S.231-237;
76.Die Bedeutung des Christentums für Chinas Modernisierung, Christentum im Reich der Mitte,Monika Gänssbauer hg., EMW,Hamburg, 1998, S.78-86;
77.哲学家之路,《神州学人》1998年10期;
78.重访慕尼黑,《神州学人》1998年6期;
79.基督教观点,何光沪,许志伟主编《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7月;
80. 《宗教大辞典》序(与任继愈,何光沪合写),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
1999年:
81.中西天人关系与人之关切,《基督教文化学刊》1999年第1辑,东方出版社,1999年4月,35-53页;
82.20世纪中国宗教研究的历史回顾,《欧美同学会会刊》1999年1期,45-47页;
83.揭露愚昧迷信,保护宗教信仰,《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3期,1-4页;
84.中国神学建设的沉思---读《丁光训文集》,《中国宗教》1999年1期,60页;
85.中国宗教研究百年历程,《中国宗教》1999年2期,50-51页;
86.中国基督教与中国现代社会,《世界宗教文化》1999年3期,28-31页;
87.当代中国基督宗教研究,《基督宗教研究》(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2月,1-14页;
88.论基督宗教的谦卑精神,《基督宗教研究》(第一辑),1999年12月,145-160页;
89.赵紫宸,《基督宗教研究》(第一辑),1999年12月,196-230页;
90.Religion and Mor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na Study Journal Vol.14, No.3,December 1999, London, pp.5-9;
91. 《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前言,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室编《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1月;
92. 交融与会通(代序)(与张西平合作),张西平,卓新平编《本色之探:20世纪中国基督教文化学术论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4月;
93. 《基督宗教研究》(第一辑)前言,《基督宗教研究》(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2月;
2000年:
94.基督教伦理与中国伦理的重建,《冲突与互补:基督教哲学在中国》,许志伟、赵敦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52-172页;
95.Kontext der Christlichen Entwicklung in China,“Die Welt des Mysteriums”, Klaus Krämer und Ansgar Paus hg. Herder, Freiburg 2000, S.465-470;
96. Das Religionsverständnis im heutigen China, “Christsein in China’’, Monika Gänssbauer hg.Hamburg 2000, S.82-97;
97.基督教神学与哲学研究百年之路,《中国宗教研究年鉴1997-1998》,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432-444页;
98.中国基督宗教的现代意义,《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1期,49-51页;
99.宗教对话的时代—世界宗教百年回眸,《中国宗教》2000年4期,32-33页;
100.化解冲突—宗教领袖对人类和平的新贡献,《中国宗教》2000年6期,24-25页;
101. 《宗教比较与对话》前言,《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1月;
102.对话作为共在之智慧,《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1-10页;
103. 《基督宗教研究》(第二辑)前言,《基督宗教研究》(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
104.中国基督宗教研究的现代处境,《基督宗教研究》(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260-268页;
105.中国基督宗教与中国现代社会,《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84-95页;
106.中国传统伦理与世界伦理的关系,《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2000年1月,169-179页;
107.对话以求理解,《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1-6页;
108.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宗教信仰在中国,《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2006年,甘肃人民出版社)90-99页;
109.基督宗教在中国的文化处境,《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100-116页;
110. “基督教文化丛书”总序,雷立柏 著《圣经的语言和思想》,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年10月;
111. 《圣经的语言和思想》编者序, 雷立柏 著《圣经的语言和思想》,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年10月;
112.“宗教与思想丛书”总序,卓新平著 《基督宗教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9月;
113. 《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本书序, 杨昌栋 著《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
114. 《论基督之大与小》本书序, 雷立柏 著《论基督之大与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11月;
115. 《张衡,科学与宗教》本书序, 雷立柏 著《张衡,科学与宗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1月;
2001年:
116.走向21世纪的基督教—机遇与挑战,《基督宗教研究》(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5页;
117.精神世界与精神生活,《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12页;
118.马礼逊汉学研习对基督新教在华发展的影响,《中澳情牵400年》,萧卓芬编,澳门2001年,105-129页;
119.基督教思想的普世性与处境化,《基督教思想与21 世纪》,罗秉祥、江丕盛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26-42页;
120.云南旅游业与民族宗教工作,《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4期,151-155页;
121.基督宗教四次来华的历史命运,《中国宗教》2001年4期,46-47页;
122.宗教在当代中国应有的自我意识和形象,《中国宗教》2001年2期,37-38页;
123.“中国当代基督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宗教研究年鉴1999-2000》,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413-417页;
124.Discussion on “Cultural Christians” in China, “China and Christianity”,Stephen Uhalley Jr. and Xiaoxin Wu ed. M.E.Sharp Armonk, New York 2001, pp.283-300;
125. 《基督教神学思想导论》序言,许志伟 著《基督教神学思想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126. 《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神哲学研究》本书序, 周伟驰 著《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神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4月;
127. 《基督宗教研究》(第三辑)前言, 《基督宗教研究》(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0月;
128.《基督宗教研究》(第四辑)前言, 《基督宗教研究》(第四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年10月;
2002年:
129.全球化与当代宗教,《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3期,1-15页;
130.中国宗教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宗教学研究四人谈,(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9-21页;
131. 社会处境与神学建设,《中国宗教》2002年第4期,42页;
132. 当代西方基督宗教思想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1期,21-28页;
133.西方宗教学与中国当代学术发展,《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3期,85-87页;
134.中国知识界对宗教与科学关系之论,《桥,科学与宗教》,泰德.彼得斯,江丕盛,格蒙.本纳德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230-245页;
135. 精神世界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学习出版社2002年,216-223页;
136.全球化进程与世界宗教,《学习时报》2002年3月11日,第5版;
137.精神上的温暖,《神州学人》2002年5期,第11页;
138. 《古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本书序, 雷立柏 著《古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7月;
139. 《超越东西方》本书序, 吴经熊 著《超越东西方》, 周伟驰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7月,
140. “当代基督宗教译丛”总序,拉辛格 著《基督教导论》,静也 译,雷立柏 校,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6月;
141. 《基督教导论》中译本序, 拉辛格 著《基督教导论》,静也 译,雷立柏 校,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6月,22万字;
142. 《日本神学史》中译本序 古屋安雄 等 著《日本神学史》,陆水若 刘国鹏 译,卓新平 校,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6月;
143. 《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一、 第二卷)中译本序,白舍客 著《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一、 第二卷), 静也 常宏 等 著,雷立柏 校,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6月,
144. 《基督宗教研究》(第五辑)前言, 《基督宗教研究》(第五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年11月;
145.《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宗教学》序,任继愈主编,卓新平执行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宗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146. 全球化进程与宗教问题,中央党校课题组编《现阶段我国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
2003年:
147.Research on Relig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cial Compass”Vol.50, No.4, Dec.2003, Oxford, pp.441-448;
148.中国教会与中国社会,《基督宗教与当代社会》,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247-253页;
149.讲透“社会主义的宗教论”需要新思想,《宗教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6月, 412-415页。
150.宗教与人类社会,《宗教比较与对话》(第四辑),2003年,1-34页;
151.基督宗教与欧洲浪漫主义(上),《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2-6页;
152.基督宗教与欧洲浪漫主义(下),《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6-11页;
153.廿世纪中国学者的基督宗教研究及其对未来的影响,《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3-15页;
154.Die Welt des Geistes und ein Leben im Geist, “Christentum, Chinesisch in Theorie und Praxis”, Nr.9, EMW, Hamburg, 2003, S.85-93;
155.问题似路,《博览群书》2003年第2期, 5-7页;
156.全球化与宗教问题,《大学演讲录》第2辑,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33-46页;
157.代前言:开创21世纪中国宗教学的新局面,《中国宗教学》(第一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4月,1-9页;
158. 《耶稣会简史》序,哈特曼《耶稣会简史》 著, 谷裕 译,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3月,
159. The Study of Christianity by Chinese Scholar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QUEST, Volume 2, Number 1, June 2003,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of Hong Kong, pp.49-61;
160. 《基督宗教与当代社会》前言,卓新平等主编《基督宗教与当代社会》,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8月
161. 《基督宗教与中国教会大学教育》卓序,吴梓明著《基督宗教与中国教会大学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162. 《相遇与对话》前言,卓新平主编《相遇与对话》,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9月;
163. 《早期基督教的演变及多元传统》序一, 章雪富 石敏敏 著《早期基督教的演变及多元传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10月,
164. “宗教研究辞典丛书”总序, 雷立柏 编《基督宗教知识辞典》,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11月,
165. 《基督宗教研究》(第六辑)前言,《基督宗教研究》(第六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12月;
166. 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及影响,《新世纪宗教研究》2003年12月第二卷第二期,李英明 总顾问, 魏泽民 主编,台北,宗博出版社,2003年12月,35-54页;
2004年:
167.现代社会中宗教对话的困境与希望,《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增刊,54-62页(《中国宗教》2005年1期,13-15页);
168.当代宗教研究中对“人”的关注,《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五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1月,235-243页;
169.宗教学术研究对宗教理解的贡献,《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五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1月,1-38页;(释了意主编:《觉醒的力量——全球宗教对话与交流》,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第一章,第2-41页;)
170.宗教研究是一门“谋心”和“谋事”之学,《中国民族报》2004年9月3日,第3版;
171.基督教哲学与西方宗教精神,《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3-23页;
172.道德意识与宗教精神,《基督教学术》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16-22页;
173.宗教对社会的作用,《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国家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9月,45-89页;
174. 《中国宗教学》(第二辑)前言,《中国宗教学》(第二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2月
175.世界宗教中的人文精神,《中国宗教学》(第二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2月,4-29页;
176.融贯神学:一种结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尝试,《中国宗教学》(第二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2月,283-290页(罗明嘉、黄保罗 主编《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205-218页);
177. 《基督宗教研究》(第七辑)前言,《基督宗教研究》(第七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年12月;
178. 《“好消息”里的“更新”》序,董江阳 著《“好消息”里的“更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
179. 《陶行知——一位基督徒教育家的再发现》卓序,何荣汉 著《陶行知——一位基督徒教育家的再发现》,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4年6月(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
2005年:
180.Life Theology and Spiritual Theology in East-Asian Encounters, QUEST, Vol.4, No.2, November 2005,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of Hong Kong, pp.75-91;
181.复杂的历史,当前的警醒---读《台湾基督教史》,《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1期,59-60页;
182. 《耶儒对话与融合》序, 姚兴富 著《耶儒对话与融合》,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5月,
183.当代中国人对宗教与文化的理解,卓新平等主编《信仰之间的重要相遇》,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23-34页;
184.Religion and Cultur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temporary Chinese,《信仰之间的重要相遇》,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353-366页;
185. 基督宗教与中国现代化,《宗教比较与对话》(第六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10月,49-55页;
186.当代基督宗教各派对话,《宗教比较与对话》(第六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10月,83-123页;
187.“生”之精神:中国宗教中的生命意义及生存智慧,《宗教比较与对话》(第六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10月,171-178页;
188. 《希腊哲学的Being和早期基督教的上帝观》序,章雪富 著《希腊哲学的Being和早期基督教的上帝观》,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2006年:
189. The Role of Christian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oday, Michael Nai-Chiu Poon ed: Pilgrims and Citizens: Christian Social Engagement in East Asia Today, ATF Press, Adelaide 2006, pp.197-199;
190. The Christian Contribution to China in History, Michael Nai-Chiu Poon ed: Pilgrims and Citizens: Christian Social Engagement in East Asia Today, ATF Press, Adelaide, Australia, 2006, pp.157-167;
191.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宗教信仰在中国,《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1-10页;
192.The Significance of Christianit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Yang Huilin and Daniel H.N.Yeung ed:Sino-Christian Studies in China,Cambridge Scholars Press,Newcastle, UK, 2006,pp.252-264;
193.Chinese Academic Community: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Chan,Tak-Kwong, Tsai, Yi-Jia and Frank Budenholzer ed.:Religion and Science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ATF Press ,Adelaide, Australia, 2006,pp.143-160;
194.精神与社会:“爱”之蕴涵,《竞争力》2006年08期,71-72页;
195.“谦卑”精神,《竞争力》2006年09期,67页;
196.“普世”精神及全球观念,《竞争力》2006年10期,72页;
197.“超越”精神及终极关怀,《竞争力》2006年11期,74页;
198.“先知”精神及其未来洞见,《竞争力》2006年12期,73页;
199. 《赵紫宸神学思想研究》序言, 唐晓峰 著《赵紫宸神学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6年11月;
200. “当代基督宗教研究”丛书总序, 卓新平 著《当代西方新教神学》, 2006年12月;
201. 《文化正当性的冲突》序,李向平 著《文化正当性的冲突》,百家出版社, 2006年4月;
202. 《池田大作的佛学思想》序,何劲松 著《池田大作的佛学思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
203. 《利玛窦中国书札》序,利玛窦著,P. Antonio Sergianni P.I.M.E.编,芸娸 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8月;
204. 《基督宗教研究》(第九辑)前言,《基督宗教研究》(第九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11月;
2007年:
205.基督教信仰与中西文化,《天风》2007年2期,34-37页;
206.《道德经》对宗教和谐的贡献----《道德经》与《圣经》比较初探,《和谐世界 以道相通》(上),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4月, 129-134页;
207.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宗教”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624-631页;
208.基督教与中美关系, 《宗教与美国社会》第四辑(下),时事出版社,北京,2007年6月,455-471页;
209.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宗教》,2007年8期,32-34页;
210. 宗教在当代中国的定位与发展,《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15-23页;
211.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社会作用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宗教观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9月,35-47页;
212.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宗教重构,《民族宗教研究动态》2007年第4期(总第10期),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秘书处,2007年9月,14-15页;
213.沙勿略:天主教远东传教和与东方文化对话的奠基者,《文化与宗教的碰撞,纪念圣方济各.沙勿略诞辰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理工学院出版,2007年10月,15-26页;
214.Die Rolle der religiösen Ethik im spirituellen Leben der Chinesen, Ökumenische Rundschau, Oktober 2007, 56. Jahrgang. Heft 4, Verlag Otto Lembeck, Frankfurt am Main, S. 458-469;
215.Religious Studie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余国良编著《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 中美基督教交流十五年回顾与思考》,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371-380页;
216.全球化处境中的宗教研究与文化交流,余国良编著《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 中美基督教交流十五年回顾与思考》,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364-370页;
217. 宗教学的“人学”走向,王建新、刘昭瑞 编《地域社会与信仰习俗—立足田野的人类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2007年12月,2-9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集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179-188页);
218.“拯救”精神,《竞争力》2007年01期,73页;
219.“禁欲”精神,《竞争力》2007年02期,78页;
220.“契约”精神及其律法构建,《竞争力》2007年03-4期,153页;
221.“神秘”精神及其超凡体验,《竞争力》2007年03-4期,152页;
222.爱智精神,《竞争力》2007年05期,71页;
223.数与哲学,《竞争力》2007年06期,67页;
224. 柏拉图:对话与学园,《竞争力》2007年07期,69页;
225.亚里士多德:超然之探与形而上学,《竞争力》2007年08期,69页;
226.西塞罗:关注神圣,《竞争力》2007年09期,67页;
227.塞涅卡:回返心中的“天国”,《竞争力》2007年10期,67页;
228. 普罗提诺:充盈与流溢,《竞争力》2007年11期,67页;
229.德尔图良:荒谬与信仰,《竞争力》2007年12期,67页;
230. 《中国五大宗教知识读本》前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等主编《中国五大宗教知识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
231. 《 从“神圣”到“努秘”》序,朱东华 著《 从“神圣”到“努秘”》,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
232. 《谢扶雅的宗教思想》序,唐晓峰 著《谢扶雅的宗教思想》,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7年10月,
233. 《基督宗教研究》(第十辑)前言,《基督宗教研究》(第十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
2008年:
234. 《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基督教卷》序言,卓新平主编《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基督教卷》,民族出版社,北京,2008年1月,
235.当代中国基督宗教神学发展趋势,卓新平主编《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基督教卷》,民族出版社,北京,2008年1月,3-24页;
236.教堂建筑艺术漫谈,《中国宗教》,2008年3期,45-47页;
237.《公共神学与全球化》序言,谢志斌著《公共神学与全球化:斯塔克豪思的基督教伦理研究》,2008年4月,5-10页;
238.基督教思想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名家谈哲学》,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206-242页;
239.《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导读,吴雷川:《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1-38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11月,228-272页);
240.学术神学:中国当代基督教研究的一种新思路,金泽、邱永辉主编《中国宗教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8年7月,130-156页;
241.当代中国宗教研究:问题与思路,金泽、邱永辉主编《中国宗教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8年7月,1-15页;
242.和谐之音,始于对话,陈声柏主编:《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1-11页;
24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政教关系,《民族宗教研究动态》第14、15期,2008年9月,27-36页;
244.中国宗教的当代走向,《学术月刊》2008年10期,5-9页;
245. China – von eine geschlossenen zur offenen Gesellschaft, Michael von Brück(Hg.): Religion Segen oder Fluch der Menschheit? Verlag der Weltreligionen im Insel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und Leipzig 2008, S. 377-397;
246.抓住机遇,推动宗教研究的创新发展,《中国宗教》2008年1期,32页;
247.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17日,第1版;
248.奥利金:会通两希文明,《竞争力》2008年1期,67页;
249.奥古斯丁:悔过与创新,《竞争力》2008年2期,71页;
250.鲍埃蒂:苦难与慰藉,《竞争力》2008年3期,69页;
251.埃里金纳:机敏与神秘,《竞争力》2008年4期,66页;
252.安瑟伦:信仰与理性,《竞争力》2008年5期,69页;
253.阿伯拉尔:精神与情感,《竞争力》2008年6期,67页;
254.明谷的伯尔纳:爱与治疗,《竞争力》2008年7期,69页;
255.索尔兹伯里的约翰,《竞争力》2008年8期,75页;
256.雨格:科学分类的尝试,《竞争力》2008年9期,69页;
257.格罗斯特:光之形而上学,《竞争力》2008年10期,71页;
258.罗吉尔•培根:奇异博士,《竞争力》2008年11期,75页;
259.大阿尔伯特:德国哲学之始,《竞争力》2008年12期,75页;
260.公共生活中的神圣之维——当代中国的宗教理解,《宗教价值与公共领域:公共宗教的中西文化对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04-316页;
261.中国基督教“爱的神学”及其社会关怀,《中国民族报》2008年12月5日,14版
262. 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中国民族报》2008年12月30日,7版;
26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宗教学研究,《中国宗教》2008年10期,39-40页;
264. 《诗人的神学——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思想》序,李枫 著《诗人的神学——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
265. 《汉语学术神学》序,黄保罗 著《汉语学术神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8月;
266. 《皈依•同化•叠合身份认同》序,《皈依•同化•叠合身份认同——北美华人基督徒研究》,默言译,民族出版社,2008年10月;
267. 《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一辑)前言,《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一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2月;
268. 《中国宗教学30年》序言,卓新平主编《中国宗教学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69.“基督宗教与公共价值丛书”丛书总序(与江丕盛合作)江丕盛等编《宗教价值与公共领域:公共宗教的中西文化对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270. “世界宗教研究译丛”总序,罗明嘉 著《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中的社会生活神学》, 张晓梅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2009年:
271.Religion and Rule of Law in China Today,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 2009, Number 3, pp.519-527;
272.宗教与哲学断想,《华侨大学学报》2009年1期,1-5页;
273.金融危机下的信仰重建,《绿叶》2009年第2期,38-42页;
274.论“政教关系”─“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宗风》己丑,春之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3月,32-55页;
275. 从超越境界到欣赏包容——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深度对话,与梁燕城合作,《文化中国》2009年第3期,4-18页;
276. 文化碰撞与交流——基督教在中国近代和当代的传播,李灵、尤西林、谢文郁主编:《中西文化交流:回顾与展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3-11页;
277. 《宗教与哲学》序,张禹东等著《宗教与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4月;
278.“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中国宗教》2009年4期,22-26页;
279.基督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连,《基督宗教社会学说及社会责任》,宗教文化社,2009年5月,,3-12页;
280.金融危机与宗教发展,《中国宗教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6月,23-34页;
281.“全球化”与当代中国宗教,《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6期,94-100页;
282. 《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宗教学卷》序,卓新平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宗教学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
283.“汉语神学”之我见,何光沪、杨熙楠编《汉语神学读本》(上册),香港道风书社,2009年,339-346页;
284.“本土化”: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之途,《中国民族报》2009年9月1日,6版;
285.中国基督教研究30年,《30年回顾与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9月,195-228页;
286.庞迪我在中国的文化“适应”及“融入”之探,《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西班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理工学院出版,2009年10月,9-15页;
287.关于中国宗教现状及其发展的一些思考,《民族宗教研究动态》第19期,2009年,11-27页;(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编:《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30-48页;)
288.Il pensiero filosofico occidentale e cinese nel Novecento(20世纪中西方哲学思想Western and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ought in the 20th century), Chiesa a Cina nel Novecento, 2009 eum edizioni universita di macerate, 49-60页;
289.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欢迎辞(代序),卓新平、唐晓峰主编《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1-4页;
290.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方法论探究,卓新平、唐晓峰主编《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3-9页;
291.Religionen und interreligiöser Dialog in China, Wolfram Weiße(Hg.): Theologie im Plural, eine akademische Herausforderung, WAXMANN, Münster 2009,,21-32页;
292.哈勒斯的亚历山大:修行与治学,《竞争力》2009年1期,75页;
293.亨利·根特:集成与求新,《竞争力》2009年2期,75页;
294.波拿文都拉:心向神圣之旅,《竞争力》2009年3期,75页;
295.托马斯·阿奎那:攀援经院哲学的顶峰,《竞争力》2009年4期,75页;
296.爱克哈特:找寻神秘之光,《竞争力》2009年5期,75页;
297.但丁:对神学的“诗化”,《竞争力》2009年6期,75页;
298.邓斯·司各脱:形而上学的沉思,《竞争力》2009年7期,75页;
299.奥卡姆:经院哲学的“剃刀”,《竞争力》2009年8期,75页;
300.库萨的尼古拉:有学识的无知,《竞争力》2009年9期,75页;
301.哥白尼:颠覆“地球中心论”,《竞争力》2009年10期,75页;
302.伊拉斯谟:人文主义兴起,《竞争力》2009年11期,75页;
303.马基雅维里:奠立政治哲学,《竞争力》2009年12期,75页;
304.宗教回归社会关爱,香港《时代论坛》1125期,12版,2009年3月22日;
305.这个社会不要都是“快”,香港《时代论坛》1133期,13版,2009年5月17日;
306.网民:徜徉在孤寂与公共空间,香港《时代论坛》1140期,13版,2009年7月5日;
307.纪念中国宗教学体系的开创者任继愈先生,《中国宗教》2009年8期,26-27页;(《纪念任继愈所长图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43-48页;)
308. 《纪念任继愈所长图文集》序,《纪念任继愈所长图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
309.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看待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11日,第5版;
310. “剑桥圣经注疏集”出版前言,米耶斯 著《出埃及记》释义,田海华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11. 《洗礼圣事 坚振圣事》序,(葡)马丁著《洗礼圣事 坚振圣事》,萧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
312.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及社会责任》序,卓新平等主编《基督宗教社会学说及社会责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5月;
313. 《水穷云起集:道教文献研究的旧学新知》序,郑开编《水穷云起集:道教文献研究的旧学新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9月;
314. 《徐梵澄传》序, 孙波 著《徐梵澄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
315. “世界宗教研究丛书”总序,韩秉芳 等著《宗教之和 和之宗教—中国宗教之和谐刍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
316. 《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二辑)前言,《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二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11月;
2010年:
317. China, Daniel Patte ed.: 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Christian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203-206页;
318. Comprehensive Theology: An Attempt to Combine Christianity with Chinese Culture, Miikka Ruokanen and Paulos Huang ed.: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Culture,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Grand Rapids, Michigan / Cambridge, U.K. 2010, pp.185-192;
319.“全球化”的宗教与中国政教关系,高师宁等主编《从书斋到田野:宗教社会科学高峰论坛论文集》(上卷,书斋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5-126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哲学学部集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185-196页);
320.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看基督宗教与儒家精神,《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1期,1-6页;
321. 中国文化处境中的《圣经》理解,《宗教学研究》2010年2期,93-97页;
322.另一种形象——从世界汉学看传教士在沟通中西文化上的作用,张西平主编《国际汉学》第十九辑,大象出版社,2010年;171-179页;
323. 马礼逊与中国文化的对话,《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3期,4-11页;
324. 澳门学与基督宗教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4期,73-80页;
325. 佛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宗风》2010年夏之卷,18-27页;(《雍和宫》2012年第2期,第43-49页。)
326. 《共建和谐: 科学、宗教与发展论坛文集》序,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巴哈伊教澳门总会编《共建和谐: 科学、宗教与发展论坛文集》,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10年3月;
327. 《信仰但不认同——当代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诠释》序,李向平著 《信仰但不认同——当代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诠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年4月;
328. 世界宗教能否走向“共同体”——关于全球化宗教发展愿景的对话,与安伦合作,《学术月刊》2010年7期,5-13页;
329. 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宗教》2010年7期,(促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科学发展,《当代宗教研究》2010年第2期,1-3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8-11页)30-32页;
330. 世界文明与世界宗教,吾敬东、张志平主编:《对话,哲学与宗教》,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7月,84-110页;
331. Christianity and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基督教与中西文化对话),郭长刚主编:《全球化、价值观与多元主义》,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8月,1-10页;
332.当代云南民族和睦、宗教和谐发展战略研究,金泽、邱永辉主编:《中国宗教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213-237页;
333. 中国基督教“爱的神学”及其社会关怀,《天风》2010年第10期,20-23页;
334. 必须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宗教的问题,《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4期,1-7页;(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编《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6集,民族出版社2012年3月,100-109页。)
335.开创乌托邦传奇,《竞争力》2010年1期,91页;
336.路德:自我“因信称义”,《竞争力》2010年2期,91页;
337. 茨温利:民众神学,《竞争力》2010年3期,93页;
338. 梅兰希顿:“德意志之师”, 《竞争力》2010年4期,93页;
339. 加尔文:人谋天成的“预定”, 《竞争力》2010年5期,93页;
340. 布鲁诺:对宇宙的无限猜测,《竞争力》2010年6期,93页;
341.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竞争力》2010年7期,93页;
342.科学先驱伽利略,《竞争力》2010年8期,93页;
343. 斯宾诺莎:无神论和唯物论者的“摩西”, 《竞争力》2010年9-10期,120页;
344. 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竞争力》2010年9-10期,121页;
345. 霍布斯:西方政主教从的倡导者,《竞争力》2010年11-12期,120页;
346. 洛克:宗教宽容的倡导者,《竞争力》2010年11-12期,121页;
347.“赵紫宸与中西思想交流”学术研讨会感言,唐晓峰、熊晓红编:《夜鹰之志:“赵紫宸与中西思想交流”学术研讨会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339-344页;
348. 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研讨会总结发言,《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9页;
349. 全球化宗教发展愿景对话——“宗教共同体”是否可能, 与安伦合作,《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5日,第5版;
350. 在《任继愈宗教论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科学与无神论》2010年第6期,5-6页;
351.任继愈先生与我的学术生涯,《我们心中的任继愈》,中华书局,2010年,第85-87页;
352.中国宗教学者的历史使命,《中国宗教》2010年3期,63-64页;
353. “基督宗教译丛”总序,(德)何夫内尔著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宁玉译,雷立柏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354.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汉译本序,(德)何夫内尔著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宁玉译,雷立柏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355. 《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色化》序,刘国鹏 著《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色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
356. 《十字架上的盼望——莫尔特曼神学的辩证解读》》序,杨华明著 《十字架上的盼望——莫尔特曼神学的辩证解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
357. 《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三辑)前言,《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11月;
2011年:
358. 圣经文学在现代中国的意义,梁工主编《圣经文学研究》第五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10页;
359. 《企业家的经济作用和社会责任》汉译本序,(德)魏尔汉著《企业家的经济作用和社会责任》,雷立柏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360. 以科学发展观研究新兴宗教,《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第1期,1-3页;
361. Christianity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s in North-East Asia: Reflec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Jan A.B. Jongeneel, Jiafeng Liu, Peter Tze Ming Ng, Paek Chong Ku, Scott W. Sunquist, Yuko Watanabe eds.: Christian Presence and Progress in North-East Asia,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Peter Lang GmbH, Frankfurt am Main 2011, pp. 20-25;
362. 《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序,陈声柏主编《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
363. 《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致辞,《甘肃宗教》2011年3期,18-19页;
364. 宗教学“十一五”研究状况与“十二五”发展趋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研究状况与“十二五”发展趋势》(中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1227-1270页;
365. 徐光启:放眼看世界的先驱,徐汇区文化局编《徐光启与《几何原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28-37页;
366.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0年专辑)》序二,曾传辉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0年专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
367. 信仰包容——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共存,张志刚,严军主编《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9月,13-21页;
368. 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从整体上理解,《宗教与世界》2011年第6期,1-2页;
369. 中国新十年的宗教理解与宗教理论,《文化中国》2011年4期,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加拿大)主办,2011年12月4日,36-45页;
370. 宗教媒体与社会和谐,《中国宗教》2011年1期,34-35页(《民族宗教研究动态》2011年1期,32-33页);
371. 积极参与宗教对话,努力建设和谐社会,陈声柏主编《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3页;
372.《学者观德教》序,陈景熙,张禹东主编《学者观德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0月,1-3页;
373. 宗教与文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20日第8版;
374. 从“文化强国”战略看中国传统文化及宗教的意义。《中国宗教》2011年12期,28-29页;
375. “学术神学”丛书总序,黄保罗 著《大国学视野中的汉语学术对话神学》,民族出版社,2011年12月;
376. 《基督宗教研究》(第十四辑)前言,《基督宗教研究》(第十四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11月;
377.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序言,卓新平主编《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2012年:
378. 学术创新要超越国外与传统两种模式,《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5日, 03 版);
379. Spiritual Accomplishment in Confucianism and Spiritual Transcendence in Christianity, Fenggang Yang and Joseph Tamney ed.: Confucianism and Spiritual Traditions in Modern China and Beyond, Koninklijke Brill NV, Leiden, The Netherlands, 2012,pp.277-292;
380. Understanding Religion, China Study Journal, Autumn/Winter 2011, China Desk, Churches Together in Britain and Ireland, London, 2012, pp.7-13;
381.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9日B-07版;
382. 文明优势不能靠“工程”突击完成,《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12日, 02 版)
383. 让更多的人读高雅之书,《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17日, 07 版);
384. 《圣经文化导论》序言,任东升等编著《圣经文化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385. 宗教参与社会建设的空间正在扩大,《中国民族报》2012年3月13日,第5版;
386. 信仰不可相混,却必须对话沟通,《东方早报》2012年3月23日,B3版;
387. 不应将宗教视为中国社会的“另类”,《阳光》2012年第6期,2012年3月30日,中国阳光杂志社,香港,24-28页;
388. 再论宗教与慈善公益,《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第2期,30-38页;
389. 当代中国的信仰理解与信仰包容,《文汇报》2012年4月9日,“文汇学人”D版;
390. 重视当代中国的信仰理解,《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12日,第6版;
391. 基督教中国化问题政治上值得关注,学术上急需探讨,宗教上尚待摸索,《中国民族报》2012年4月17日,06版;
392.《个体生命的终极吟唱——思想史视域中的汉语神学研究》序一,李跃红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1-3页;
393. 必须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宗教的问题,甘肃省宗教事务局主办:《甘肃宗教》2012年4期,9-12页;
394. 论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宗教观,《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6期,1-9页;
395. 推动宗教法治首先需要正确的宗教理解,《中国宗教》2012年7月,35-36页;
396. 反思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序一),陈声柏主编《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7月,1-5页;
397.“要拉进来管,不要推出去乱”,《中国新闻周刊》2012,25期,2012年7月16日,56-57页;
398.“中华魂,归来兮”——关注宗教与文化发展,《中国民族报》2012年8月7日,06版;
399. 从文化战略角度看待我国的宗教存在,《中国民族报》2012年9月25日,06版;
400. 对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反思,《宗教哲学》第61期,2012年9月,台湾宗教哲学研究社,19-24页;
401. 《道成肉身 基督教思想史》中译本序言,(美)玛格丽特·迈尔斯著,杨华明、李林译:《道成肉身 基督教思想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9月,2-6页;
402. 《画说经典:西方学者眼中的中西文化》序,雷立柏 著《画说经典:西方学者眼中的中西文化》,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9月;
403.理解宗教,《阳光》2012年第9期,中国阳光杂志社,香港,53-55页;
404. 加强文化战略研究,提高文化软实力, 周溯源主编:《社科之声——中国社会科学网访谈录(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406-409页;
405. 中国宗教与文化战略,李灵、李向平主编《基督教与社会公共领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7-13页;
406.《凝眸云水》序一,袁志鸿 《凝眸云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11月;
407.《中国近代基督宗教教堂图录》序,徐敏编著《中国近代基督宗教教堂图录》,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年12月,(2013年5月);2-3页;
408. 《影像土山湾》序,宋浩杰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12月,5-11页;
409. 阅读中外经典,通识人类文化,《中华读书报》2012年12月26日,23版;
410 .贺辞,梅洛尼(Alberto Melloni)编:《万里路 数百年—联结中欧的马可·波罗圣经(IN VIA IN SAECULA La Bibbia di Marco Polo tra Europa e Cina)》,TRECCANI, Bologna, 2012, XVI-XVII页;
411. 《思源探新:论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致辞,卓新平,王晓朝,安伦主编,刘国鹏执行主编:《思源探新:论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1-5页;
412. 《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五辑)前言,《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五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12月;
2013年:
413.《宗教研究指要》第二版序,张志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1-3页;
414.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发展研究》序三,郑筱筠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6-8页;
415. 适应与奉献——中国社会处境中的基督宗教,《汕头大学学报》2013年1期,5-9页;
416.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国际文化交流》2013年第1期,15-16页;
417.《中国北方农村社会的民间信仰》序,范丽珠,欧大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1-4页;
418. 应关注宗教的文化战略意义——卓新平访谈录,《中国民族报》2013年3月5日,第08版“宗教周刊·专题”;
419.佛教文化在中国与时俱进,《世界佛教论坛》,总第46-48期,北京,2013年3月10日,26-31页;
420.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政教关系话语,《中国民族报》2013年3月26日,第08版“宗教周刊·专题”;
421.实现“中国梦”要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29日,第A06版;
422. 简论西方哲学神学,金泽,赵广明主编《宗教与哲学》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13年4月,68-73页;
423.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处境中的基督宗教,《中国民族报》2013年4月9日,第06版“宗教周刊·论坛”;
424. “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总序(与张志刚合作),余国良编著《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5月;
425.《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1-2页;
426.《中国信仰社会学论稿》序,李向平著,甘肃民族出版社,兰州,2013年6月,1-4页;
427.《当代文学理论与圣经批评》序一,梁工著,人民出版社,北京,2013年6月(2014年3月),1-3页;
428. 融自然与文化生态为一体,《人民论坛》特辑,2013年6月,27页;
429. 保护公民信仰自由,促进宗教服务社会,《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5期,1-5页;(《甘肃宗教》2014,壹,13-19页);
430. 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曾传辉 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18-20页;
431. 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中国宗教学,《中国民族报》2013年8月6日第6版,宗教周刊,(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中国宗教学,《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4期,1-6页);
432.第一届“宗教·法律·社会”学术研讨会致辞,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编《法治文化视域中的宗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13年8月,1-3页;
433. 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意识和文化精神,文建国 主编《社科之声》(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221-227页;
434.全球化的宗教与中国文化战略,李四龙主编:《人文宗教研究》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13年11月,75-90页;
435. 关于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宗教》2013年第11期,24-28页;
436. 关注中国宗教的文化战略意义,张志刚、严军主编:《信仰与社会——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13年10月,15-24页;
437.The Role of Religion in Achiev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Wilson Center, ARC Foundation ed.: Religion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Sino-American Perspectives, Kissinger Institute 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2013, pp.207-217;
438.《学术与信仰——宗教史家陈垣研究》序,刘贤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3年11月,1-4页;
439. 《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序,卓新平 主编《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1月,1-3页;
440.积极引导基督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民族报》2013年11月26日第7版,宗教周刊;
441. Die Beziehung zwischen Religion und Staat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China-Heute XXXII (2013), Nr.3 (179), pp.165-170;
44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2)》序,曾传辉 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1-10页;
2014年:
443. 宗教学研究助力中国文化战略实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8日,第A07版;(贾磊磊主编:《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时代抉择》,商务印书馆,2016年9月,211-218页。)
444. 《基督宗教研究》(第十六辑)序言,《基督宗教研究》(第十六辑)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14年1月;
445. 关注当代基督教发展及其“中国化”问题,《基督宗教研究》(第十六辑),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14年1月,2-9页;
446. 《古代经注》中文简体版序言,黄锡木、卓新平主编《古代经注(1-800年)》(卷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1-3页;
447.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四人笔谈)《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2期,57-63页;
448. 以宗教慈善扩大社会关爱,《中国宗教》2014年第3期,56-57页;
449. 宗教问题应该“拉进来”(2014两会特别报道),(采访录)《南方人物周刊》第9期,总第382期,2014年3月24日,广州,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38-40页;
450. 中国核心价值观与宗教信仰,《宗教学研究》2014年3期, 1-6页;
451. 研究世界宗教 促进人类和平,《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3期,1-10页;
45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中国民族报》2014年3月18日第7版,宗教周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6-10页);
453. 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宗教》2014年第4期,24-26页;
454.《世俗化与当代英国基督宗教》序,孙艳燕著《世俗化与当代英国基督宗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页;
455.中国宗教理解的难度与希望,《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处境下的宗教研究》,专文报告系列第廿四期,2/2014,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中文大学出版社,2014年,35-61页;(张志刚,金勋主编:《世界宗教评论》第一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年10月,9-35页)
456. 不给宗教极端思想任何市场,《人民日报》2014年5月7日,第5版(《中国宗教》2014年第5期,23页,《民族宗教——研究动态》2014年3期,27页);
457. 积极引导宗教,反对极端思想,《中国民族报》2014年5月27日,第6版,(《中国宗教》2014年第6期,15页);
458. 积极引导宗教 防范极端思潮,《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6期,1-4页;
459. 圣经中译本及其教内外审视,《中国外语研究》(年刊)2014年卷,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任东升,雷雨田主编《宗教经典汉译研究》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5月,63-74页),84-89页;
460. 对话当代中国宗教学50年,合写,《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06期,40-46页;
461. 国际关系中的宗教文化战略,徐以骅、邹磊主编:《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1-6页;
462. 汉译《剑桥基督教史》 推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18日,第B04版;
463. 《渤海视野:宗教与文化战略》前言,卓新平、王晓朝、安伦主编《渤海视野:宗教与文化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1-4页;
464. 宗教法治首先需要正确的宗教理解,《天风》,2014年第6期;
465. 基督教在促进中美关系改善及中华文化发展上的作用,《国学与西学》(国际学刊,芬兰,赫尔辛基)第六期(2014年6月),27-31页;
466. 正确认识宗教 善待宗教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7期,126-133页;
467.一位和蔼而睿智的大师——忆方立天老师,《人民政协报》2014年7月14日12版;
468. 社会政治层面应对宗教问题脱敏,《今参考》2014年7月号,总166期,42页;
469. 文化走出去 宗教可先行,《中国宗教》2014年第7期,16-17页;
470. 学大师风范 为真理呼唤,《中国民族报》2014年7月15日6版;
47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中国民族报》2014年7月29日第6版(《民族宗教研究动态》2014年4期,27-31页);
472. “中国化”:基督教在华更新的必由之路,《中国民族报》2014年8月5日第6版,(《天风》2014年9期,13-14页;Chinization:The Essential Path to Renewal for Christianity in China, Chinese Theological Review: 26, Hong Kong, 2014,pp.73-79;“中国化:基督教在华更新与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宗教》2014年9期,32-33页,《甘肃宗教》2014年6期,20-22页,《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基督教两会,2015年9月,36-40页);
473. 青海省寺院管理与服务的启示,《青海统一战线》专刊,2014年9月30日,56-58页;(青海省委统战部主编:《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146-151页)
474. 中华之道 启迪世界,《中国民族报》2014年10月14日第6版;(《新华文摘》2015年1期34-35页转载。)
475. 中国宗教是走出去文化战略的先行者,《中国宗教》2014年第10期,32-33页;
476.《宗教与可持续社区研究》序,卓新平等共同主编《宗教与可持续社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1- 页;
477. 《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七辑)序言,唐晓峰执行主编《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七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年12月;
2015年:
478.《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3)》序,曾传辉 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1-4页;
479. 丝绸之路的宗教之魂,《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1期,21-26页;
480. 《佛法王庭的光辉》序二,何劲松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1-4页;
481. 对话宗教与“一带一路”战略,《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2期,56-59页;
482. 论宗教信仰,《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3期,37-42页;(《民族宗教研究动态》2015年2期,4-11页)
483.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澳门研究,《澳门研究》2015年2期,77-81页;
484. 基督教中国化的三要素,《中国民族报》2015年3月17日第7版;
485. 评坎特伯雷大主教韦尔比先生的讲演,李四龙主编《人文宗教研究》2015年第2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2月,68-70页;
486.《共建和谐社会》序二,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巴哈伊教澳门总会:《共建和谐社会——科学、宗教与发展的关系》,新纪元国际出版社,澳门,2015年3月,iv-vii页;
487. 《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序,卓新平、蔡葵 主编《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1-3页;
488. “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国际论坛致辞,卓新平、蔡葵 主编《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3-5页;
489. 丝绸之路上的景教,《天风》,2015年5期,54-55页;
490.《试析艾香德的耶佛对话观》序,王鹰著《试析艾香德的耶佛对话观——基督教和佛教的相遇和互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5月,1-4页;
491.《基督教传播与大众媒介》序一,许正林著《基督教传播与大众媒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1-4页;
492. 辩证看待,积极引导,《中国民族报》2015年6月2日5版;
493. 谈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理解——专访宗教学家卓新平,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 编《与院士面对面》(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237-258页;
494. “一带一路”上的宗教历史积淀与现实处境,《中国宗教》2015年6期,30-31页;
495. Chinese Religions and a Harmonious World, Paulos Z. Huang ed.: Yearbook of Chinese Theology, Brill, Leiden, 2015, pp.3-11;
496. Western and Chinese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Though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Xinping Zhuo ed.: 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 Volume 1, Issue 1, March 2015, pp.91-98;
497. 《宗教慈善与社会发展》序一,卓新平、郑筱筠 主编《宗教慈善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7月,1-2页;
498. 认真领会“四个必须”,深化“积极引导”意蕴,《中国民族报》2015年7月28日第6版;
499. 积极引导宗教,做好四个“必须”,《大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1-5页;
500. 关于基督教“中国化”的再思考,张志刚、唐晓峰主编《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第二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8月,2-10页;
501. “中国化”:基督教在华更新与复兴的必由之路——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部,2015年9月,36-40页;
502.《基督宗教研究》第18辑“序言”,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10月,1-3页;
503. 中华之道 启迪世界,盖建民主编《道在养生》,成都:巴蜀书社,2015年10月,3-8页;
504. 宗教信仰与文化战略,陈庆宗、张禹东、曾路主编《华大讲堂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0月,63-101页;
505. “走出去”文化战略与中国宗教的先行作用,蒋坚永、徐以骅主编《中国宗教走出去战略论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11月,1-7页;
506. 中国宗教团体及其社会管理,邱永辉、陈进国编著《澳门宗教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1-10页;
507. 伊斯兰教研究是对文化战略、政治睿智的呼唤和检验,《中国民族报》2015年11月10日6版;(《甘肃宗教》2015年第陆期,27-29页)
508. 探索基督教“中国化”之路,《中国民族报》2015年12月1日第6版,(《民族宗教研究动态》,2016.1,27-30页;《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第三辑),40-44页)
509. 《基督宗教研究》第19辑“序言”,刘国鹏执行主编《基督宗教研究》第19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12月,1-2页;
510. 卓新平:从宗教和谐角度推动社会发展(记者汪仲启专访),《社会科学报》2015年12月10日1版(5版);
511. 回应莫尔特曼,杨慧林主编《基督教文化学刊》第34辑,2015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12月,36-38页;
2016年:
512. 丝绸之路的宗教交流与现实影响,《东方文化》2016年第1期,香港,22-31页;
513. 论积极引导宗教的现实意义,《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1期,1-9页;(《新华文摘》2016年10期转载,7-12页)
514. 论利玛窦在儒学与中华传统文化西传中的独特贡献,《国际儒学研究》第二十三辑,北京:华文出版社,2016年1月,50-59页;
515. 《基督宗教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工作》序,左芙蓉著,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年1月,1-3页;
516. 关于宗教与文化战略关系的思考,《中国民族报》2016年3月1日第6版(《甘肃宗教》2016年2期,14-16页);
517. “一带一路”与宗教文化交流及其现实意义,卓新平、蒋坚永主编《“一带一路”战略与宗教对外交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1-11页;
518. 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的意义,《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3期,5-11页;
519.《心灵牧歌——新约百科赏析》序言,《圣经文学研究》第12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3月,334-337页;
520. 论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中的宗教观,《宗教学研究》2016年4期,1-7页;
521. 宗教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当代宗教研究》2016年第4期,1-4页;
522. 关于“基督教中国化”的再思考,邱永辉主编《中国宗教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4月,216-227页;
523.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创新,《中国宗教》2016年4期,28-31页;
524. 关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思考,《回族研究》2016年4期,5-9页,(《中国穆斯林》2017年叁期,8-11页;《中国民族报》2017年7月25日,第6版);
525.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4月26日1版;
526. 《河北宗教史》丛书序,鞠志强主编《河北宗教史》丛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6月;
527. 当代中国宗教工作理论发展的全新里程碑,《中国宗教》2016年6期,37-39页;
528. 积极引导宗教的关键在于“导”,《人民日报》2016年7月10日第5版;
529. 发展中国特色的宗教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8月16日第4版;
530. 丁光训与基督教的中国化探索,《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基督教两会,2016年9月,114-122页;
531.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整体思维,张志刚、谷雪 主编《美美与共——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回顾与展望》,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9月;
532. 学贯中西,道通天下——祝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建所35周年,盖建民主编《回顾与展望:青城山道教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国际论坛文集》,巴蜀书社,2016年9月,17-19页;
533. 全球化的宗教与中国文化战略,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 编《从历史文化传统中走来》(下),济南,泰山出版社,2016年9月,1-29页;
534. 科学宣传无神论,团结更多信教群众,《环球时报》2016年10月9日14版;
535. 《基督宗教研究》第20辑“序言”,唐晓峰执行主编《基督宗教研究》第20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10月,1-3页;
536. 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必要性,《中国宗教》2016年10期,38-39页;
537.《王徵评传》序,丁锐中著《王徵评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10月,1-4页;
538.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有独特意义,《人民政协报》2016年11月10日第3版;
539. 基督教文化及其中国化发展,潘兴旺主编《传承文化 见证文明——基督教中国化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12月,1-18页;
540.《基督宗教研究》第21辑“序言”,刘国鹏执行主编《基督宗教研究》第21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12月,1-3页;
541. 宗教慈善是社会慈善的有机组成部分,唐晓峰、姜宗强、郑哪哒主编《宗教慈善与社会关爱》,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12月,1-6页;
2017年:
542.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宗教》2017年1期,42-43页;
543.科学宣传无神论 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1期,1-8页;
544.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民族报》2017年2月14日第6版;(《民族宗教研究动态》2017年1期,6-10页)
545.亚洲宗教与文明对话,《国际汉学》2017年春之卷(总第10期,2017.03),12-16页;(亚洲宗教多样性及其文明对话,载滕文生主编《亚洲价值 东方智慧——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北京,2019年4月,36-44页)
546.全球化的宗教与中国文化战略——对中国宗教问题的思考,李四龙 主编《宗教与人文价值》,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年3月,25-38页;
547.中国宗教研究的重要贡献——评鞠志强主编的《河北宗教史》丛书,《河北学刊》2017年第4期,224页;
548.探索道之奥秘——读安伦《老子指真》,《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3期,177-179页;
549. 当代社会变迁之中的基督宗教,《澳门理工学报》,2017年第4期,72-80页(李向玉、刘泽生 主编《中西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4月,47-60页);
550.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4)》序,曾传辉 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5月,1-8页;
551. 搞好宗教学学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31日,2-3版;
552. 践行统战实践 做好宗教工作,《中国民族报》2017年8月15日6版;
553.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推进我国宗教工作发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108-112页;
554. 20世纪中西哲学思想,《当代世界中的基督宗教》,卓新平、竺易安共同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15-23页;
555.“当代世界中的基督宗教”序,《当代世界中的基督宗教》,卓新平、竺易安共同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1-3页;
556. 落实《宗教事务条例》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中国宗教》2017年9期,18-19页;(《光明日报》2017年9月12日)
557. 宗教中国化必须正确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民族报》2017年9月12日6-7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5期,15-16页;《中华文化学院二十周年纪念专刊》2017年11月,75-78页)
558. 《中国天主教教区沿革史》序,刘志庆 著《中国天主教教区沿革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0月,1-13页;
559.“祝贺宗教哲学研究社成立40周年”,《宗教哲学》第82期,锦达传播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市信义路三段200号9楼,2017年12月,9-10页;
560. 基督教文明史及其中国化,王俊主编《陕西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纪念专辑》,陕西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陕西省基督教协会,2017年12月,55-76页;
2018年:
561. “士”的担当与宗教学的未来,《中国文化研究》2018年1期,42-56页;
562.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指引,《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1期,1-7页;
563. 大道至简,春风化雨——纪念卿希泰先生,《宗教学研究》2018年2期,22-23页;
564. 《北京东岳庙志》序二,袁志鸿主编《北京东岳庙志》上册,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2月,3-5页;
565. 马丁·路德研究丛书总序,《论婚姻》,山东基督教两会,2018年3月,7-10页;
566. 对主教任命与中梵关系的新思宏论,《中国宗教》2018年3期,80-82页;
567. 在敬天爱神之间中西对话的可能——一种跨文化思考,《船山学刊》2018年4期,1-6页;
568. Religion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Destiny, in : Toward a Shared Sustainable Future, The Role of Religion,Values and Ethics, Zhuo Xinping, Qiu Zhonghui, Philip L. Wickeri and Theresa Carino (eds), published by The Amity Fundation 2018, Clear Cut Publishing & Printing Co. Hong Kong, pp.3-10.
569. 当代中国社会心态与宗教信仰处境,《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4期,13-18页;
57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论述的重大现实意义,《中国宗教》2018年4期,17-19页;
571. 《梅州香花仪式——及其宗教艺术象征研究》序,张小燕著《梅州香花仪式——及其宗教艺术象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18年4月;
572. 《中西元典对读》序,石衡潭 著《中西元典对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4月;
573. “在王卡先生追思会上的讲话”,尹岚宁 编《王卡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5月,22-24页;
574. 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宗教》2018年5期,26-29页;
575. 营造读书氛围,为重塑中华之魂提供气场,黄德志 主编《书香岁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6月,21-33页;
576. 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的关联与历史渊源,《中国宗教》2018年7期,54-56页;
577. 宗教学研究的新时代与新任务,《中国宗教》2018年9期,10-13页;
578. 基督教“中国化”问题的政治意义,《中国宗教》2018年12期,34-35页,;
579. 《由人而圣而希天——清儒刘沅思想研究》序,赵敏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580. 《基督教中国化探究》序(与蔡葵合作),卓新平等主编《基督教中国化探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8月;
581. 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卓新平等主编《基督教中国化探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8月;
582. 努力开创21世纪中国宗教研究新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主编《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127-132页;
583. 海外华人信仰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意义,《中国民族报》2018年11月13日,6版;
584.《江苏基督教史》序,姚兴富 著《江苏基督教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2月;
2019年:
585.“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中西比较,《南国学术》2019年第一期,149-156页;
586.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基督宗教研究,《中国宗教》2019年第1期,16-19页;
587.重新认识宗教学之源端——麦克斯•缪勒评传,《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1期,1-6页;
588.亚洲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民族报》2019年5月21日,第05版;
589. 《宗教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取向》序,安伦 著《宗教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取向》,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9年6月;
59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宗教学研究的创新发展,《中国宗教》2019年第8期,16-18页;
591. 基督教视域下的家国情怀要落实在中国化,《中国宗教》2019年专刊,36-37页;
592.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史料汇编》序一,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编《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史料汇编》(第一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年10月,1-5页;
593. 关于中国宗教学“三大体系”发展的思考,《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5期,1-7页;
594. 坚持基督教中国化的现实必要性,《中国宗教》2019年第10期,21-23页;
595. 中国宗教与生态文明,《宗教学研究》2019年第4期(《新华文摘》2020年8期转载),1-6页;
596.《湖南地区信仰民俗的文化生态及保护研究》序,李琳著《湖南地区信仰民俗的文化生态及保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2月;
2020年:
597.论宗教学通识教育,《终身教育》2020年第3期,3-11页;
598.中华母亲节的意义,汪纪戎主编《中华母亲节践行录》,北京燕山出版社,2020年5月,62-67页;
599.“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交流(代序),嘉木杨凯朝主播《亚洲佛教研究》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8月,1-4页;
600.纪念中国基督教发起三自爱国运动70周年之思,《中国宗教》2020年第10期,8-11页;(郭云主编《广州基督教中国化名师讲坛精要汇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23年3月,1-14页)
601.愉快地学与思,宋继杰、王齐主编《一生只为哲学想——叶秀山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9月,16-17页;
602.黄保罗、卓新平:关于中国当代宗教学研究大局的对话(Paulos HUANG, Xinping ZHUO, A Dialogue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ligious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国学与西学》(IJSWS)2020年12月第19期,1-30页;
603.《岳麓书院儒家信仰文化研究》序,杨铮铮著《岳麓书院儒家信仰文化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1-6页;
2021年:
604.构建中国特色的宗教学学科体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1期,65-73页;
605.基督教的神人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天人合一,《金陵神学志》2021年1期,5-28页;
606.天人之合:中华信仰精神探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2期,1-9页;
607.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与政策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宗教》2021年第6期,84-88页;
608.多元并存的中国宗教,张西平主编《中国文化入门》,第三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21年11月,61-81页;
609.人生如是自有缘,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编《此岸彼岸:<星云大师全集>读后》,新星出版社,北京,2021年11月,222-227页;
610.加强积极引导,团结信教群众——对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领悟,《中国宗教》2021年第12期,14-15页;
2022年:
611.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建设,《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1期,1-11页;
612.在新时代做好宗教工作,创立当代中国宗教学的“三大体系”,《世界宗教文化》2022年第1期,1-5页;
613.论中国宗教学话语体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2022年6月25日;56-65页;
614.人文宗教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27日;
615.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经典体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2022年12月15日,154-160页;
616.孔汉思:从世界宗教对话到世界伦理探究,《基督宗教研究》第31辑,2022年12月,3-16页;
2023年:
617.路德对主体性的发现及其意义,《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1期,1-10页;
618.《道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研究》序一,北京市道教协会编《道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23年3月,1-3页;
619. 基督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中国宗教》2023年第4期,44-47页;
620.《文化是习惯》序言,刘瑞旗著《文化是习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3年5月,3-8页;
621.《基督教传播与互联网》序,许正林著《基督教传播与互联网》,宗教文化出版社,2023年5月,1-4页;
622.道教的中国化呈现有其独特意义,《中国民族报》2023年5月26日第8版;
623.论义净的文化意义及对佛教中国化的启迪,《中国宗教》2023年第6期,70-71页;
624.文化之流,宗教之聚——大运河流域宗教文化交流及其启迪,《中国宗教》2023年第11期,30-32页;
625.中华文化的统一性是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实基础,《统一论坛》2023年6期,13-15页;
2024年:
626.论中国宗教考古学,《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1期,1-8页;(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宗教》2024年2期转载)
627.推荐序,洪亮:《巴特与莫尔特曼管窥》,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2月,1-5页;
628.论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的“中国意识”,《中国宗教》2024年第6期,11-13页;
629.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巅峰之旅,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编《基督教思想史十三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9月,135-157页;
630.波拿文都拉在神秘“智慧”中的沉醉,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编《基督教思想史十三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9月,159-175页。
631.基督教经典中国化的历程及其意义,《世界宗教文化》2024年4期,1—6页。
三、主编著作
1.《基督教文化面面观》,齐鲁书社,1991年10月。
2.《本色之探:20世纪中国基督教文化学术论集》,共同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4月;
3.《基督宗教研究》第一辑,共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2月;
4.《宗教:关切世界和平》,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8月;
5.《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1月;
6.《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
7.《基督宗教研究》第二辑,共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
8.《基督宗教研究》第三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年10月;
9.《基督宗教研究》第四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0月;
10.《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0月;
11.《基督教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12月;
12.《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宗教学》,执行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13.《基督宗教研究》第五辑,共同主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年11月;
14.《宗教比较与对话》第四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8月;
15.《基督宗教与当代社会》,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8月
16.《相遇与对话》,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9月;
17.《基督宗教研究》第六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12月;
18.《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五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年11月;
19.《基督宗教研究》第七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2月;
20.《信仰之间的重要相遇》,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
21.《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1月1版),2005年7月;
22.《宗教比较与对话》第六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10月;
23.《基督宗教研究》第八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11月;
24.《基督教文化160问》,东方出版社,2006年6月;
25.《基督宗教研究》第九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11月;
26.《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宗教观研究》,共同执行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9月;
27.《基督宗教研究》第十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
28.《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基督教卷》,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英译版:Zhuo Xinping ed.: Christianity, Translated by Chi Zhen & Carolin Mason, Brill, Leiden, Boston, 2013);
29.《基督教小辞典》(修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7月;
30.《中国宗教学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31.《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一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2月;
32.《基督宗教社会学说及社会责任》,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5月;
33.《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宗教学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
34.《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共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
35.《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二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11月;
36.《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三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11月;
37.《基督宗教研究》第十四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11月;
38.《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英译本:Contemporary Religious Studies in China, translated by Chi Shuai, Paths International Ltd. U.K. 2020);
39.《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五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12月;
40.《思源探新:论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
4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第1辑·20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
42.《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科学论坛 2011.宗教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1月;
4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第2辑•20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年3月;
44.《渤海视野:宗教与文化战略》,共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45.《基督宗教研究》第十六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年1月;
46.《宗教与可持续社区研究》,共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
47.《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七辑,共同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年12月;
48.《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
49.《宗教慈善与社会发展》,共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7月;
50.《基督宗教研究》第18辑,主编,执行主编唐晓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10月;
51.《基督宗教研究》第19辑,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12月;
52.《“一带一路”战略与宗教对外交流》,与蒋坚永共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53.《基督宗教研究》第20辑,主编,执行主编唐晓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10月;
54.《基督宗教研究》第21辑,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12月;
55.《当代世界中的基督宗教》,与竺易安共同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
56.《基督宗教研究》第22辑,主编,执行主编唐晓峰,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17年12月;
57. Toward a Shared Sustainable Future, The Role of Religion,Values and Ethics,
Zhuo Xinping, Qiu Zhonghui, Philip L. Wickeri and Theresa Carino (eds), published by The Amity Fundation 2018, Clear Cut Publishing & Printing Co. Hong Kong,;
58.《基督教中国化探究》,卓新平,蔡葵 主编, 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18年8月;
59.《基督宗教研究》(第23辑),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9月;
60.《基督宗教研究》(第24辑),主编,执行主编唐晓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12月;
61.《中国宗教学40年(1978-20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
62.《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1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0月;(2020年9月);
63.《基督宗教研究》(第25辑),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年11月;
64.《基督宗教研究》(第26辑),主编,执行主编唐晓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年12月;
65.《基督宗教研究》(第27辑),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3月;
66.《基督宗教研究》(第28辑),主编,执行主编唐晓峰,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12月;
67.《基督宗教研究》(第29辑),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10月;
68.《基督宗教研究》(第30辑),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年10月;
69.《基督宗教研究》(第31辑),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年12月;
70.《基督宗教研究》(第32辑),主编,执行主编刘国鹏,宗教文化出版社,2023年6月;
71.《中国宗教学的现状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7月;
四、参与合著
1.《当代基督新教》,于可主编,东方出版社,1993年7月,24-90页。
2.《简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3.《简明华夏百科全书》(“宗教学”分科主编),华夏出版社,1998年;
4.《宗教大辞典》(分科主编),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
5.《当代新兴宗教》,戴康生主编,东方出版社,1999年12月,279-292页;
6.《现阶段我国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主编),中央党校课题组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34-65页;
7.《当代世界民族宗教》,李德洙、叶小文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12月,117-126页;
8.《基督教词典》(撰写约5万字),文庸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2月;
9. 《宗教研究指要》(第四章 基督教),张志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110-166页;
10.《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3月;
11.《宗教词典》(修订本),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12月;
12. 《宗教研究指要》(修订版)(撰写第四章 基督教,106-153页),张志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13.《大辞海 宗教卷》,分科主编:王作安,(负责基督教部分的修订),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12月;
14.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中卷“宗教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7月;
五、主编丛书
(一)“基督教文化丛书”: 宗教文化出版社
1. 圣经的语言和思想, 雷立柏 著, 2000年10月;
2. 圣经鉴赏, 卓新平 著, 2000年11月;
3. 圣经与欧美作家作品, 梁工 主编,2000年11月;
4. 基督教的礼仪节日, 康志杰 著, 2000年12月;
5. 基督教音乐, 杨周怀 著,2001年1月;
6. 基督教文学, 梁工 主编, 2001年1月;
7. 耶稣会简史,哈特曼 著, 谷裕 译, 2003年3月;
8.耶儒对话与融合, 姚兴富 著,2005年5月;
9.赵紫宸神学思想研究, 唐晓峰 著, 2006年11月;
10.从《神圣》到《努秘》,朱东华 著,2007年9月;
11.谢扶雅的宗教思想,唐晓峰 著, 2007年10月;
12.公共神学与全球化:斯塔克豪思的基督教伦理研究,谢志斌 著,2008年4月;
13.汉语学术神学,黄保罗 著,2008年8月;
14. 夜鹰之志, “赵紫宸与中西思想交流’’学术研讨会文集,唐晓峰 熊晓红 编,2010年12月;
(二)“宗教与思想丛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基督宗教论, 卓新平 著, 2000年9月;
2. 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 杨昌栋 著,2000年10月;
3. 张衡,科学与宗教, 雷立柏 著,2000年11月;
4. 论基督之大与小, 雷立柏 著, 2000年11月;
5. 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神哲学研究, 周伟驰 著,2001年4月;
6. 超越东西方, 吴经熊 著, 周伟驰 译, 2002年7月;
7. 古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 雷立柏 著, 2002年7月;
8. 早期基督教的演变及多元传统, 章雪富 石敏敏 著, 2003年10月;
9. 诗人的神学,李枫 著,2008年12月;
10. “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 卓新平 著,2008年2月;
11. 十字架上的盼望——莫尔特曼神学的辩证解读, 杨华明 著,2010年11月 ;
(三)“宗教研究辞典丛书”: 宗教文化出版社
1. 基督宗教知识辞典, 雷立柏 编,2003年11月;
2. 拉丁成语辞典, 雷立柏 编, 2006年4月;
3. 汉语神学术语辞典, 雷立柏 编, 2007年2月;
4. 基督教圣经与神学词典, 卢龙光 主编, 2007年5月;
5. 古希腊罗马及教父时期名著名言辞典,雷立柏 编,2007年10月;
6. 拉-英-德-汉 法律格言辞典,雷立柏 编,2008年8月;
7. 中国基督宗教史辞典,雷立柏 编,2013年10月;
8. 托马斯·阿奎那哲学名言选录, 雷立柏 编译, 2015年10月;
(四)“当代基督宗教译丛”: 上海三联书店
1. 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一、 第二卷),白舍客 著, 静也 常宏 等 著,雷立柏 校, 2002年6月;
2. 日本神学史 古屋安雄 等 著,陆水若 刘国鹏 译,卓新平 校, 2002年6月;
3. 基督教导论, 拉辛格 著,静也 译,雷立柏 校, 2002年6月;
(五)“当代基督宗教研究丛书”:上海三联书店(获2011年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1. 当代西方新教神学, 卓新平 著, 2006年12月;
2. 当代西方天主教神学, 卓新平 著, 2006年12月;
3. 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 张百春 著, 2006年12月;
4. 当代基督宗教社会关怀, 王美秀 著, 2006年12月;
5. 当代亚非拉美神学, 卓新平 著, 2007年1月;
6. 当代基督宗教教会发展,卓新平 著,(董江阳,张雅平参与合作)2007年1月;
(六)“基督宗教与公共价值丛书”(合作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宗教价值与公共领域:公共宗教的中西文化对话,江丕盛 等编,2008年12月;
2. 科学与宗教对话在中国,江丕盛 等编,2008年12月;
(七)“世界宗教研究译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道德自我性的基础,阿奎那论神圣的善及诸美德之间的联系,德洛里奥 著, 刘玮 译,
2008年11月;
2.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中的社会生活神学,罗明嘉 著, 张晓梅 译,2008年11月;
3. 宗教的科学研究, 上下册,英格 著, 金泽 等译,2009年6月;
4. 多元主义中的教会,卫弥夏 著, 瞿旭彤 译, 2010年1月;
(八)“世界宗教研究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徐梵澄传, 孙波 著,2009年10月;
2. 宗教之和 和之宗教—中国宗教之和谐刍议, 韩秉芳 等著,2009年11月;
3. 藏区宗教文化生态,尕藏加 著, 2010年5月;
4. 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色化,刘国鹏 著,2010年8月;
5. 宗教文化青年论坛(201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2010年11月;
6.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0年专辑),曾传辉 主编;
7. 宗教与国家——当代伊斯兰教什叶派研究,王宇洁 著,2011年8月;
8. 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学思想研究,李林 著,2011年8月;
9. 西部非洲伊斯兰教历史研究, 李维建 著,2011年8月;
10. 道教天心正法研究, 李志鸿 著,2011年8月;
11. 20世纪50年代西藏的政治与宗教, 曾传辉 著,2011年10月;
12. 自由与创造——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导论,石衡潭 著,2011年11月;
13. 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魏道儒主编,2012年6月;
14.《思想探新:论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联合主编,2012年12月;
15.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1年),曾传辉 主编,2013年7月;
16. 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卓新平主编,2013年11月;
17.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2年),曾传辉 主编,2013年12月;
18. 《渤海视野:宗教与文化战略》,联合主编,2014年6月;
19.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3年),曾传辉 主编,2015年1月;
20.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4年),曾传辉 主编,2017年5月;
(九)“剑桥圣经注疏集”(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出埃及记》释义, 米耶斯 著, 田海华 译,2009年1月;
2. 《雅各书》《犹大书》释义,布罗森特二世 著,敬华 译,2009年2月;
3. 《哥林多前后书》释义,科纳 著,郜元宝 译,2010年11月;
(十) 基督宗教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一、第二卷),修订版, 白舍客 著, 静也 常宏 译,2010年3月;
2.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 何夫内尔 著, 宁玉 译,2010年3月;
3. 企业家的经济作用和社会责任, 魏尔汉 著, 雷立柏 等译,2010年3月;
(十一)学术神学丛书:民族出版社
1. 大国学视野中的汉语学术对话神学,黄保罗 著,2011年12月;
2. 大国学视野中的汉语学术圣经学,黄保罗 著,2012年8月;
(十二)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与张志刚联合总主编(唐晓峰执行):宗教文化出版社
1. 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余国良 编著,2013年5月;
2. 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第一辑),张志刚、唐晓峰 主编,2013年6月;
3. 麦芒上的圣言,吴飞 著,2013年7月;
4. 明末天主教与儒学的互动,孙尚扬 著,2013年7月;
5.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及研究, 唐晓峰 著,2013年7月;
6.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处境, 卓新平 著,2013年7月;
7. 儒、道、易与基督信仰, 梁燕城 著,2013年10月;
8. 试析艾香德的耶佛对话观,王鹰 著,2015年5月;
9. 民国时期基督教社会服务研究, 蓝希峰 著,2015年5月;
10.会通与转化:基督教与新儒家的对话, 梁燕城 著,2015年6月;
11.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第二辑),张志刚、唐晓峰 主编,2015年8月;
12.当基督遇到儒道佛, 梁燕城 著,2016年5月;
13.基督教中国化的社会学研究, 李向平 著,2016年5月;
14.信德与德性:耶儒伦理思想的会通与转化, 韩思艺 著,2016年7月;
15.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神学论集,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研究室 编,2016年7月;
16.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第三辑),张志刚、唐晓峰 主编,2016年7月;
17.中国化视野下的山西天主教史研究, 刘安荣 著,2017年12月;
18.主教任命制的历史嬗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刘金光 著,2017年12月;
19.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第四辑),张志刚、唐晓峰 主编,2017年12月;
20.赵紫宸神学思想研究(修订版), 唐晓峰 著,2018年5月;
(十三)宗教与文化战略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东正教与俄罗斯社会,张雅平 著,2013年11月;
2. 中国宗教与文化战略,卓新平 著,2013年11月;
3. 中国基督教田野考察,唐晓峰 著,2014年4月;
4. 世俗化与当代英国基督宗教,孙艳燕 著,2014年4月;
(十四)宗教中国化研究丛书:与张志刚联合总主编 宗教文化出版社
1.“宗教中国化”义理研究, 张志刚 著,2017年12月;
2.“宗教中国化”研究论集, 张志刚 张祎娜 主编, 2018年2月;
3.基督教中国化理论研究, 唐晓峰 著,2018年11月;
(十五)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丛书,与唐晓峰联合总主编, 民族出版社
1.东正教研究(第一辑), 石衡潭 李栋材 主编,2017年6月;
(十六)中国西北宗教文献(全54卷),与杨富学共同主编,读者出版集团,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
(十七)古代经注(1-800年)中文版,与黄锡木共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十八)《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史料汇编》(第一辑)全7册,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年10月;
(十九)《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史料汇编》(第二辑)全40册,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11月。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