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在中国的科学研究体系中,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研究世界上各种宗教的成建制的专业研究所。在世界宗教学领域,尤其是在中国宗教学领域,
进入21世纪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出现了新的繁荣和发展。《世界宗教文化》曾于2010年第6期对话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本文纸质版已被《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7期“争鸣”栏目刊登,同时亦登出与作者争鸣者的回应文章《不宜用个人认识中的“宗教”和从事的“宗教研究”强加于人》。
2014年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基督教全国“两会”于8月4日至6日在上海举办“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问题,是我们当前研究中的一大重点。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文结合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研究世界宗教的重要批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文明的系列讲话来论述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定位、任务及意义,
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文化、学术的繁荣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汉译世界名著工作的系统展开,由此当代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大翻译时代。
宗教倡导的社会关系应是和谐、和睦,宗教推崇的文化应是和合、宽容。宗教极端思想,就是歪曲宗教信仰的本意,以错误的解读、偏激的阐发,诱使人离开信仰的正道而堕入歧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中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保护,尊重这种信仰自由是中国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之一,而这种保护则需要人们在认识上真正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