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周伟驰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25-02-05

 

 

一、个人简介

周伟驰,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9年10月出生于湖南常德县,1983年随军迁居广东郁南县,在郁南县西江中学读完初中和高中,1988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1992年9月至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就读,先后获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998年7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至今,历任助研、副研及研究员。曾在加拿大维真学院(1996-1997)、美国耶鲁大学(2000-2001)、德国埃尔朗根FAU大学(2014年4-6月)等地访学。曾任《基督教思想评论》执行主编(2004-2008),现兼职担任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晚清西学丛书》主编(2018- )。

 

二、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为中西基督教思想史,专长奥古斯丁哲学及其汉传史,最近几年学术兴趣在明末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思想史。

 

三、主要科研成果

个人专著:

1.《中华宗教思想通史•第六卷》1-4章:“中国近代基督教思想史”(3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底前将出);

2.《奥古斯丁在中国》(研究篇40万字,文献篇110万字),宗教文化出版社,2024年7月;

3.《太平天国与启示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初版,2016年增订版;

4.《彼此内外:宗教哲学的新齐物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5.《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神哲学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

 

编纂与翻译:

1.《中华宗教思想通史•第六卷》(主编,约8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底前将出);

2.《中华宗教思想通史资料长编•第六卷•基督教》(9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待出);

3.《剑桥基督教史》第三卷(主编/译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待出);

4.《太平天国与基督教研究资料选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

5.《论三位一体》,商务印书馆,2015;

6.奥古斯丁《论教师》节选、《论三位一体》节选、《论圣徒的预定》,载《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商务印书馆,2013;

7.《论原罪与恩典》,奥古斯丁著,商务印书馆,2012;香港道风书社,2005;

8.《犹太教》,Jacob Neusner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台湾麦田出版社,2002;

9.《三一与上帝国》,莫尔特曼著,香港道风书社,2007;

10.《论三位一体》,奥古斯丁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11.《奥古斯丁》,沙伦·M·凯、保罗·汤姆森著,中华书局,2002;

12.《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著,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013年重版;

13.《当代西方宗教哲学》(与吴增定、胡自信合译),Mel Stewart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学术论文:

1.“救灵、救世与救苦——中国近代基督教三型”,《宗教学研究》2024年第3期;

2.“中国近代政教分离思想的发展”,《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3期;

3.“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载陶飞亚、魏克利主编《中国基督宗教史》,社科文献出版社,2024年3月;

4. Weichi Zhou,Yingying Zhang,“Two Approaches to Augustine’s Theory of the Trinitarian

Image in Ming and Qing China”,Religions 2023, 14, 1364. https://doi.org/10.3390/rel14111364. https://www.mdpi.com/journal/religions;

5.“中国近代的基督教社会主义”,《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10期;

6.“Liberty和Freedom的翻译问题”,《宗教与哲学》第10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23年6月;

7.“基督教经典译介中的‘中国化’传统”,《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总第204期);

8.“奥古斯丁原罪与恩典论之东传”,《基督宗教研究》第32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23

年6月;

9.“梁发著作的几个问题”,《基督宗教研究》第30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

10.“基督教南洋汉籍(1807-1843)的书目与分类”,《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9期;

11.“奥古斯丁末世论的东传”,台湾《哲学与文化》2021年10月号;

12.“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的科技观及其影响”,《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总第239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22年第1期;

13.“李提摩太与基督教社会主义”,香港《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2021年秋季号(总第55期);

14.“明清之际天主教对自由意志的译解”,《世界宗教研究》2021年第1期;

亦载于《中华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1月;

15.“《格列佛游记》寓意问题”,《基督宗教研究》第28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12月;

16.“Augustine’s Theory of Imago Dei in Ming and Qing China”, Journal for Research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中国基督教研究),2020年12月第15期;

17.“The Ming and Qing Chinese biographies of Augustine”(Weichi Zhou), 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 Vol.6, 2020. Routledge. (DOI: 10.1080/23729988.2020.1763679);

18.“东亚三国的奥古斯丁译介”,《澳门理工学报》2020年第2期。(86-99页);

19.“康有为创办的北京《万国公报》各期内容及其来源”,《世界宗教研究》2020年第1期;

20.“布莱克后期的两首宗教长诗”,《基督宗教研究》第26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年12月;

21.Zhou, Weichi,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Augustine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中国基督教研究》2019年第13期(Journal of Research for Christianity in China, No. 13 2019);22.“奥古斯丁思想在华传播史(1579-2018)”,《浙大高研院讲座实录合集》2018年秋冬(总第10辑),浙大高研院自印,2019年10月;

23.“奥古斯丁译名之演变”,《宗教与哲学》第8辑,社科文献,2019年10月;

24.“奥古斯丁《忏悔录》早期中译本及相关讨论”,台湾《汉语基督教学术评论》总第28辑,2019年秋季卷;

25.“布莱克的新耶路撒冷诗写”,《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2期;

26.“笛福的新教文明等级论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基督宗教研究》第24辑,2018年;

27.“林乐知《自历明证》来历考”,《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第49期(2018年秋季卷);

28.“民国时期对奥古斯丁的译介”,《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4期;

29.“晚清早期传教士对英美政治制度的中文介绍”,卢龙光、唐晓峰主编,《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历史回溯与区域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

30.“王炳耀与中国近代政教分离思想的提出”,《宗教与哲学》第7辑,社科文献,2018;

31.“晚清西学东渐中的传教士译撰”,《基督宗教研究》第22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年;

32.“奥古斯丁形象观的东传及其问题”,《哲学研究》2017年第8期;

33.“明清奥古斯丁中文传记”,《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4期;

34.“阿奎那论自然法与政体”,《西方政治哲学史》(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5.“布莱克《老虎》一诗中上帝形象的问题”,《比较经学》2017年第9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

36.“布莱克诗歌对革命及其起源的批判性的反思”,《基督宗教研究》第20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

37.“史维登堡契合论与波德莱尔象征主义诗歌之关系”,《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21辑(纪念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

38. The Origin of “A New Treatise on Aids to Administration”, in: Yearbook of Chinese Theology 2016, ed.by Paulos Z. Huang, Brill, Leiden/Boston, 2016;

39.“阿奎那自然法的现代争论”,《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4期,后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哲学学部集刊》(2017),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

40.“洪秀全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圣经解读”,《学术月刊》vol.48(3),2016年;

(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6年第7期。)

41.“丁尼生诗歌的宗教意识”,《基督宗教研究》第18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

42.“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Taiping Heavenly Chronicle(Taiping tianri太平天日) and the ‘Revelation’”,Yearbook of Chinese Theology, ed. by Paulos Z. Huang, Brill, Leiden/Boston, 2015;

43.“托马斯·阿奎那著作全貌”,《基督宗教研究》第17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

44.“《资政新篇》来源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29卷)。(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14年第3期);

45.“天主教现代主义神学的演化”,《宗教与哲学》第3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6.“晚清新教来华传教士的基督教文明观与教化论”,黄剑波主编《日常生活与神圣信仰:探究中国人的信仰生活》,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47.“庄子、安萨里和商羯罗论人生之为梦”,《宗教与哲学》第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8.“传教士的基督教文明观与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基督宗教研究》第15辑,宗教

文化出版社,2012;

49.“晚清新教传教士的文明等级观”,《文景》2012年第9期;

50.“基督教诗歌及其思想史背景”(附诗歌5首),刘光耀主编《神学诗学十四诗人谈》,九州出版社,2012;

51.“奥古斯丁基督教人学中罪与恩典的观念”,梅谦立、张贤勇主编《哲学家的雅典,基督徒的罗马》,中国社科出版社,2012;

52.“现代判教与基督教”,《传承与发展:第四届汉语基督教研究圆桌会议论文集》,香港道风书社,2012;

53.“《太平天日》与《启示录》的对应”,《圣经文学研究》第六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54.“启示录、弥赛亚与太平天国的应验神学”,《宗教与哲学》第一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

55.“传教士的末世论与洪秀全的弥赛亚主义”,《原道》第18辑,首都师大出版社,2012;

56.“太平天国上帝教‘民间宗教化’了吗?”,《宗教人类学》第3辑,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2;

57.“上帝教与摩门教”,《文景》2012年第2期;

58.“太平天国是一场宗教革命?”,《基督宗教研究》第14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59.“现代教争与判教”,《神学美学》第4辑,上海三联出版社,2011;

60.“文明内的冲突:七大世界观在中国的角逐”,《身份、叙事与当代中国经验》,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

61.“对六篇论文的评论”,《耶儒对谈:问题在哪里》,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第125-128、239-242、295-297、344-347、431-432、513-517页;

62.“现代托马斯·阿奎那研究”,北大《哲学门》总第17辑,北大出版社,2008;

63.“形象观的传承——阿奎那对奥古斯丁三一类比的继承、转化和问题”,香港《道风基

督教文化评论》总第28期,2008年春季号;

64.“普兰丁格的矛盾”,广州《现代哲学》2007年第3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07年第5期。)

65.“好的受造物为什么会堕落?”,杭州《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

66.“《忏悔录》第二卷偷梨事件分析”,广州《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

67.“现代奥古斯丁研究”,广州《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5年10期。)

68.“赵紫宸救法观的演变”,王晓朝编《赵紫宸先生纪念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69.“复形记——奥古斯丁的形像观”,香港:《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第21期(2004秋)。(收入赵林、杨熙楠主编《人神之际》,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

70.“当代宗教多元论与宗教排他论之辩”,香港:《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第21期(2004秋);(收入赵林、杨熙楠主编《比较神学与对话理论》,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

71.“‘正是者’的‘思’与‘爱’”,广州《现代哲学》2004年第3期;

72.“宗教包容论的信念模式——以吴经熊《超越东西方》为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丛刊》第6辑,章开沅、马敏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73.“作为基督见证者的犹太人——奥古斯丁的犹太观”,《犹太研究》第3期(2004),济南山东大学;

74.“涕泣之谷的外部秩序”,《读书》2003年第8期;

75.“‘是’、‘时’、‘思’在奥古斯丁神哲学中的统一”,宋继杰主编:《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76.“宗教命题的真理问题”(修正版),北大《哲学门》2002年下半年卷;

77.“宗教命题的真理问题”,台湾《宗教哲学》2000年第4期;

78.“潘庭格的问题”,加拿大《维真学刊》1999年第2期;

79.“时间中的永恒三一形象”,《现代语境中的三一论》,香港道风书社,1999;

80.“三一神论的‘三’‘一’之争”(修正版),《现代语境中的三一论》,香港道风书社,1999;

81.“三一神论的‘三’‘一’之争”,《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第6期(1997秋);

82.“Senosse与自我意识结构”,《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5年第4期;

83.“行为说真正区分开了奥古斯丁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吗?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4年第1-2期;

 

其他作品(部分):

1.《周伟驰诗选》(诗集),太白文艺出版社,2019;

2.《小回答》(诗歌评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周伟驰诗选》(32页),载《中国百年新诗大典》第25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4.《避雷针让闪电从身上经过》(诗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微景和远象》(诗集),海南(蒋浩编,民刊),2010;

6.《旅人的良夜》(诗歌评论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7.《蜃景》(周伟驰、雷武铃、冷霜三人诗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8.《周伟驰诗选》(30页),《中间代诗全集》(安琪、远村、黄礼孩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

9.《第二空间:米沃什诗选》,花城出版社,2015;

10.《米沃什晚期诗十八首》(译诗),广州副本出品(民刊),2012;

11.《沃伦诗选》(译诗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12.《梅利尔诗选》(译诗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13.《英美十人诗选》(译诗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14.“翻译要译出原诗母语的同等水平”,《星星》(诗歌理论)2024年2期;

15.“下学而上达的诗歌之路”(评王志军《进入诗歌:关于读诗和写诗的六堂课》,广西人民出版社,2022),《中华读书报》2022年7月27日第19版;

16.“小海诗后记”,收入单小海诗集《第二条河流》,2022年;

17.“在经验的方寸里腾挪想象力——姜涛诗歌的‘奥伏赫变’”,《新诗评论》(2020年)总第2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207-248页;

18.“造境”(诗观),《读诗》2020年第1期;

19.“片断”(茶座),《诗刊》2019年10月下半月刊;

20.“周伟驰诗选”(16页),洪子诚主编《阳光打在地上:北大当代诗选1978-2018》,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1.“周伟驰四首”,《北大百年新诗》(臧棣、西渡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22.“序”,雷武铃编诗集《相遇》,文化发展出版社,2018年;

23.“玄想与奇幻的诗意”(评博尔赫斯《你不是别人》),《诗刊》2018年第11期(上半月刊)。

24.“虚实有讲究,立意当高远”(评陈翔的诗),《诗刊》2017年6月下半月刊;

25.“代序”,杜涯诗集《落日与朝霞》,北岳文艺出版社,2016;

26.“新时期诗歌对政治的加法和减法”,《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卷第4期(2016年7月)。(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10期。)

27.“新世纪的诗歌师徒群体现象:以保定河北大学为例”,《新文学评论》2016年第2期;

28.“废墟边的许多条河流是同一条河流”,《花城》2016年第1期;

29.“访谈:批评之镜”,《飞地》第十辑(《飞地:批评之镜》),2015年5月;

30.“字句间透露了隐含的颜色:评卞之琳《无题三》”,《诗刊》2015年第5期上半月刊;

31.“当代中国基督教诗歌及其思想史脉络”,《新诗评论》2009年第2辑(总第10辑);

 

五、近年承担课题

1.中华宗教思想通史第六卷(近代)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委托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2015-2024);

2.奥古斯丁哲学汉传文献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8BZJ027)(2018-2023),主持人;

3.中国宗教研究数据库建设(1850-194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6ZDA169),子课题“基督教数据库”主持人。(2016- );

4.《剑桥基督教史》(九卷本)翻译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3&ZD076),子课题第三卷主持人。(2013-2018)。

 

六、奖项

1.周伟驰《奥古斯丁哲学汉传文献整理与研究》获得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优秀”等级(该年全国444项目中仅有19项获“优秀”等级),证书号20231312;

2.周伟驰、姚达兑主编《晚清西学丛书(第一辑)》(南方日报出版社)获得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22年5月);

3.周伟驰《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获香港第五届“道风学术奖”(2008年)。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