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著作
《当代中国宗教问题探析》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3年12月31日

 

作者:龚学增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目录   

前言 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             

第一章 中国宗教状况

第一节 多元宗教并存的中国宗教国情

一、长期延续下来的封建宗法性宗教

二、道教

三、佛教

四、伊斯兰教

五、天主教

六、基督教

第二节 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不是宗教

二、各宗教大体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

三、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宗教状况差异性较大

四、世俗皇权高于教权,对宗教较为宽容

五、近代天主教基督教在华传播与帝国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

第三节 当代中国宗教状况的重大变化

一、宗教总体上走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二、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宗教现状的有关数字

二、宗教现状的表现及原因

三、宗教的总体稳定与出现的问题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当代中国宗教存在、发展的规律性

第一节 宗教的长期性

一、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

二、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

第二节 宗教的群众性

一、信教群众是宗教的主体

二、群众性使宗教成为重要社会力量

第三节 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

一、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交织

二、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

三、国内外宗教问题交织

第三章 当代中国宗教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节 宗教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经济建设是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的事业

二、宗教团体的正常经济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宗教思想有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适应的地方

第二节 宗教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宗教信仰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组成部分

二、巩固和发展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

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部分

第三节 宗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宗教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宗教与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三、宗教世界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矛盾

第四节 宗教与我国的对外交往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处理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历程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处理宗教问题的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处理宗教问题基本成功的实践

二、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工作出现的曲折

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宗教问题理论和实践的深化

四、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和实践

五、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宗教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局面            

第二节 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我国的宗教问题

二、从我国宗教实际出发,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三、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的复杂性

四、保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五、对爱国宗教人士“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六、国家必须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七、调动宗教的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八、积极引导宗教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第一节 理论渊源

一、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宗教问题的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的宗教问题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教理论

三、十六大以来党的宗教理论的新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体系建构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概括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第一节 全面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科学依据

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

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节 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一、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依据

二、我国的宗教法制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宗教执法工作

四、认真执行《宗教事务条例》是宗教执法的中心工作

第三节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缘起

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确立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内容和实质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措施

第四节 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一、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在政治上与宗教界合作的原则

二、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原则的提出

三、加强宗教界爱国爱教力量的建设

四、要善于同宗教界人士交朋友

第五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的形成

二、全面把握“相适应”的论断

三、“相适应”的涵义和基础 

四、“相适应”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五、“相适应”需要党、政府与宗教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七章 正确认识处理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

第一节 少数民族宗教的基本特点                       

一、宗教形态复杂多样,同时并存                            

二、信教人口比例大,信仰程度比较深                        

三、原始宗教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至今还得到较多的保存                

四、一些民族宗教信仰的民族化特征比较鲜明                  

五、一些民族的宗教与政治关系十分密切                      

六、宗教信仰深刻影响到民族的文化、心理和风俗习惯    

第二节 做好少数民族宗教工作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一、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二、合法的宗教活动与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的界限

三、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

第三节 新世纪新阶段少数民族宗教工作的新进展

一、新疆、西藏努力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二、关于藏传佛教工作                                          

三、关于伊斯兰教工作

第八章 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节 “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的提出及内涵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二、宗教关系能否和谐关系到社会发展稳定大局

三、我国宗教关系的内涵和性质

第二节 创造宗教在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宗教与和谐社会各自的内涵及社会定位

二、创造宗教在和谐社会进程中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调动宗教积极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宗教方面有自己特有的优势,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二、进一步调动宗教积极因素,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和谐

第四节 妥善处理宗教关系方面各种矛盾

一、高度重视我国的宗教矛盾问题

二、目前我国宗教矛盾的主要表现

三、宗教矛盾的主要特点

四、妥善处理好宗教矛盾

第九章 共产党必须坚持唯物论无神论

第一节 高度重视有神论对党内的影响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党的世界观基础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就是彻底的无神论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历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

三、改革开放以来

第四节 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唯物论无神论

一、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

二、共产党人坚持无神论同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并不矛盾

三、要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唯物论无神论的宣传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是一项宏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这一伟大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奋斗,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需要正确妥善地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其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宗教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妥善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宗教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其产生以来,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今世界依然是一个多宗教的世界,宗教问题仍然是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令人关注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也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宗教工作同样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宗教问题涉及到亿万信仰宗教的群众的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风俗习惯,因此在处理过程中政治敏感性强,政策性强,具有特殊的复杂性。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边防的巩固,以及能否挫败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宗教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多宗教是我国国情的重要方面

    国情是一个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正确把握国情特点,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历史和现实出发点。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还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不仅有从国外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世界性宗教,而且有在我国本土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道教,还存在着不少民间信仰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的残余。这些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点,对我国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有着深刻影响。现在,我国信仰各种宗教的群众有1亿多人;有20多个少数民族至今绝大多数群众仍然信仰宗教,这些民族的宗教问题又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我国信仰宗教的群众有一亿多,他们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绝对数不小。这个“一亿”的状况如何,能否通过妥善处理好宗教问题,充分调动这“一亿”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然牵动着国家的全局。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状况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也出现不少影响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发生重大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经济发展很快,另一方面,社会矛盾又纷繁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教的发展很快,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社会瞩目的现象。由此导致的与宗教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增多。一些地方滥建、扩建寺观、教堂、小庙,助长了宗教的非正常发展,加重了信教群众的经济负担;一些教职人员利用宗教职权干涉政府行政、司法、教育、婚姻制度等国家职能实施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早已被废除了的宗教封建特权与压迫剥削制度死灰复燃;有的地方教派纷争导致大规模的械斗流血事件;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国外敌对势力加紧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扶植我境内对抗政府的地下势力,建立非法组织,力图控制我国某些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破坏我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在边疆一些地区,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结,不断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罪恶活动;此外,一些媒体、一些人做出了伤害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宗教感情的事情,引发多起穆斯林群众的抗议活动,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这其中,再加上有些人有意扩大事态,影响了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另外,打着宗教旗号的邪教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也时有发生。

    上述都是一些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三)世界范围宗教问题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民族宗教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有些已对我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之一就是没有解决好民族和宗教问题,这就更加尖锐地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确实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的大事。世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波黑冲突中交织着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及各种宗教极端势力深深影响着西亚、北非、中东、中亚乃至更大范围的民族问题;两伊战争交织着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阿以冲突交织着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印度民族问题交织着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的冲突;斯里兰卡的泰米尔问题伴随着印度教和佛教的斗争;伊拉克问题包含着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都与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矛盾斗争分不开;西欧的种族排外倾向也渗透着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等等。上述情况说明,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民族、宗教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危及社会稳定乃至国家的命运。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西方敌对势力进一步得出社会主义的多民族国家,特别是中国也必将解体的结论。对中国实行“西化”和“分化”早已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战略目标,其中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就是其重要手段。他们甚至勾画出了中国如何解体的方案,极力支持我国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破坏国家统一的罪恶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宗教问题仍然是世界范围的热点问题之一,继续对国际政治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自然也波及到我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宗教问题与世界宗教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既应当立足国情,又要有世界眼光,从战略和全局上高度重视并科学认识当代的宗教问题。

    二、应对新世纪新阶段宗教问题遇到的新挑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我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分析,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我国上述这些阶段性的社会特征,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宗教问题的领域。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宗教依然呈现较快发展的态势。上个世纪末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彻底有效的解决。目前,我国除了五大宗教影响不断扩大以外,一些民间的宗教信仰,一些少数民族传统的原始宗教残余也有发展,国外的一些宗教和教派有的也进入了中国大陆。媒体中的宗教信息量越来越多,宗教的书刊日益增加,上述情况表明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影响空前增强。宗教在快速发展中,宗教信徒的人员构成也发生了新变化。基本上仍然呈现出农村信教人数多,老年人多,妇女多,文盲多的特点。但近些年来,城市居民、知识分子、个体经济经营者乃至私营企业主、青年人信教人数增加较快。共产党员信仰宗教的情况也已经出现。原有的宗教格局逐步被打破。中国大陆主要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五大宗教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宗教的发展情况出现了相互渗透的趋向。藏传佛教向来以在青藏高原活动为主,如今向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扩展势头逐渐增大。而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则进一步向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局部地区的东正教活动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关系的加深也开始复苏。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外进入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随之也带来了一些中国大陆以前没有的宗教和教派。民间宗教信仰现在也空前活跃。特别是各种敌对势力也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罪恶活动。

    面对新的挑战,可以看出,宗教问题涉及到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与对外关系各个方面。我国的宗教问题必须立足国际大背景,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而解决好宗教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根本道路。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并最终取得成功。同时,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我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信仰宗教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不断得到实现和保障,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才能不断形成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充分认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处理好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的关系,充分发挥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三、认真研究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

    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重要性,决定了对之进行研究的迫切性。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党政部门、学术界乃至宗教界,都有一些人在研究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也积累了不少成果。本书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写成的。全书呈现出以下基本内容和总体思路。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介绍中国的宗教状况,即多元宗教并存的中国宗教国情,归纳了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介绍了当代中国宗教状况的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代中国宗教存在、发展的规律性,即宗教的长期性、宗教的群众性和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在分析当代中国宗教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过程中,论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

    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处理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历程,总结了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经验已经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第三部分,第七章至第九章 ,阐述了新世纪新阶段宗教方面的几个重要问题。即全局上如何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又凸显出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以及从党的建设高度论述了共产党必须坚持唯物论无神论,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等重要问题。

    上述三部分,体现出作者对于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基本认识,展现出对于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探索和分析。作为引玉之砖,敬请各界读者指正。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