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的《世界佛教通史》第七卷上下两册是由尕藏加研究员撰写的《中国藏传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共1038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发行。这是国内外第一部从整体上系统研究、梳理和论述藏传佛教发展历史脉络和文化思想内涵的藏传佛教通史,它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藏传佛教(bod brgyud nang bstan chos lugs)是世界佛教三大语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演进历史、完整的教法义理体系、系统的实践修持仪轨,以及深奥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在宗派历史、密宗传承、法事仪轨、活佛转世、寺院教育、文献典籍、正理量论、中观思想等领域有着精湛的佛学造诣和独特的文化风格。作者从宽视域、全方位、多角度并依据丰富的藏汉文等资料,系统地梳理和论述了藏传佛教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演进历史;全面分析和阐述了藏传佛教各宗派见地、修学次第、正理量论等教理体系;多层面研究和解析了寺院教育、政教合一、活佛转世等仪轨制度;深入解读和诠释了文献典籍、人物思想等宗教文化内涵;进而揭示了藏传佛教独特的文化宗风和精深的佛学思想。藏传佛教通史的问世,反映了当代中国佛教研究事业的大发展,体现了21世纪藏传佛教研究的高水平。
作者简介:
尕藏加(KalSang Gyal),藏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撰有《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清代藏传佛教研究》、《藏区宗教文化生态》、《文化时空与信仰人生》、《雪域的宗教》、《密宗—藏传佛教神秘文化》、《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西藏宗教》等专著。
藏传佛教通史分八章,即吐蕃佛教时期、藏传佛教复兴时期、宗派形成与发展时期、萨迦达钦法王时期、帕主第悉法王时期、噶丹颇章政权时期、噶厦政府时期和近现代藏传佛教。
目录
绪言
一、历史传承
二、文化内涵
第一章 吐蕃佛教时期
第一节 吐蕃历史文化
一、吐蕃时期的界定
二、吐蕃人文社会
三、苯教的演进历史
第二节 吐蕃赞普与外来佛教
一、托脱日年赞与天降佛法之说
二、松赞干布与佛教初传吐蕃
三、赤德祖丹与佛教传播
四、赤松德赞与佛教立足
五、赤德松赞与推崇佛法
六、赤祖德赞与弘法政策
七、朗达玛灭法及其后果
第三节 吐蕃外籍僧侣及其传教活动
一、外籍僧侣及佛经翻译
二、寂护及其显宗理论
三、莲花戒及其著作
四、莲花生及其密宗思想
五、无垢友及其密宗传承
第四节 吐蕃本土僧侣队伍的形成与发展
一、出家僧侣组织
二、在家居士队伍
三、名僧毗茹札那
四、吐蕃僧院教育
第五节 吐蕃宗教派别及彼此间的矛盾
一、苯教与佛教之间的排斥与融合
二、佛教内部学派之间的对立与辩论
第六节 吐蕃译经及大藏经目录
一、厘定译经
二、译经目录
三、《丹噶目录》
第七节 吐蕃佛教文化艺术
一、佛教石刻
二、佛塔形制
三、八大仪轨
第八节 吐蕃佛教与西域文化
一、西域人文地理
二、西域佛教历史
三、吐蕃与西域文化交流
第九节 敦煌遗存吐蕃藏文文献
一、历史资料
二、宗教资料
三、语言文学资料
四、医学历算资料
第二章 藏传佛教复兴时期
第一节 史称“黑暗时期”的佛教
第二节 下路复兴之律藏传承
第三节 上路复兴之正统佛教
一、拉喇嘛·益西沃
二、托林寺的创建
三、大译师·仁钦桑布
四、其他小译师的弘法事迹
第四节 阿底峡入藏与道次第的推行
一、阿底峡入藏传法
二、《菩提道灯论》
第五节 喀切班钦之戒律传承在藏流行
第六节 量论在藏兴盛及摄类学之建立
一、俄·勒贝喜饶
二、俄·罗丹喜饶
三、恰巴·却吉僧格
第七节 《俱舍论》在藏传播及法脉传承
一、《俱舍论》在藏地的传承
二、《俱舍论》的理论建构
三、《俱舍论》的内涵思想
第八节 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特质
第三章 宗派形成与发展时期
第一节 宁玛派的形成及法脉传承
一、称谓释疑
二、立宗过程
三、宗派风格
四、法脉传承
五、教法仪轨
第二节 噶当派及其法脉传承
一、历史渊源
二、法脉传承
三、教法仪轨
第三节 萨迦派与昆氏家族
一、昆氏家族
二、卓弥·释迦益西
三、昆·贡却杰布
四、萨迦五祖
五、萨迦班智达与蒙古阔端王
第四节 噶举派多源法脉传承
一、香巴噶举派
二、玛尔巴噶举传承
三、达布噶举派
四、噶举派四大支系
五、噶举派八小支系
六、噶举派教法仪轨
第五节 其他学派及其学说
一、息解派源流与学说
二、觉域派源流与学说
第四章 萨迦达钦法王时期
第一节 元代帝师八思巴
一、“扎撒博益玛”诏书
二、《彰所知论》
三、“曲弥”大法会
四、八思巴去世及历任帝师
第二节 萨迦达钦政权
一、《珍珠诏书》
二、萨迦本钦
三、西藏十三万户
第三节 萨迦四大拉章
一、四大拉章的缘起
二、四大拉章的兴衰
第四节 从学派到宗派的觉囊派
一、觉囊派的学说
二、觉囊派的形成
三、“他空见”思想
第五节 布顿学派
一、布顿·仁钦珠
二、夏鲁寺
三、《善逝教法源流宝藏》
第五章 帕主第悉法王时期
第一节 帕主噶举派与第悉法王政权
一、大司徒·绛曲坚赞
二、帕主第悉法王政权
三、历代帕主第悉法王
第二节 第悉藏巴政权
一、第悉藏巴政权的建立
二、编制《法典十六条》
第三节 明朝对藏区的经营
一、设置都指挥使司
二、多封众建
第四节 宁玛派复兴发展
一、隆钦·饶绛巴
二、伏藏法再度兴盛
第五节 格鲁派的创立与发展
一、宗喀巴大师
二、宗派称谓
三、宗派发展
四、教法仪轨
五、甘丹“赤巴”法位的建立
六、拉萨密宗学院的形成
七、温萨耳传密法的历史
第六节 萨迦派显密教法传承的发展
一、显宗教理发展
二、密宗法脉传承
三、显密兼通高僧
四、道果法
第七节 觉囊派再度复兴和发展
一、觉囊·贡噶卓乔
二、觉囊·多罗那他
三、多康地区的觉囊派
第八节 噶举派主要法脉传承
一、噶玛噶举派活佛世系
二、智贡提寺传承
第六章 噶丹颇章政权时期
第一节 格鲁派与蒙古汗王
一、固始汗与第五世达赖喇嘛
二、第五世达赖喇嘛觐见顺治帝
三、制定《法典十三条》
四、达赖喇嘛转世灵童之争
第二节 噶伦与地方政教管理
第三节 西藏郡王与地方政局
第四节 格鲁派系
一、甘丹寺支系
二、哲蚌寺支系
三、色拉寺支系
四、拉萨密宗学院系
五、扎什伦布寺密法传承
第五节 宁玛派系
一、伏藏北传支系发展
二、伏藏南传支系发展
三、高僧及其著作
第六节 噶举派系
一、噶玛噶举派传承
二、达隆噶举派寺院传承
三、智贡噶举派活佛世系
第七节 萨迦派系
一、康区著名寺院
二、德格印经院
第八节 经典文献
一、藏文《大藏经》
二、蒙古文、满文大藏经
三、藏外经典
四、史籍僧传
第九节 教理学说
一、宗义学
二、密续学
三、因明学
第十节 仪轨制度
一、僧职戒律
二、堪布制度
三、寺院教育
四、法会仪式
五、宗教节日
第七章 噶厦政府时期
第一节 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
一、驻藏大臣的设置
二、《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
三、噶厦政府的建构
四、摄政王与达赖喇嘛
五、《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第二节 活佛转世制度
一、清代四大活佛世系
二、拉萨四大林活佛世系
三、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世系
四、清代建档呼图克图
第三节 金瓶掣签制度
一、金瓶掣签之设立
二、清代四大活佛转世灵童掣签
三、其他大活佛转世灵童掣签
第四节 册封赏赐制度
一、达赖喇嘛名号
二、班禅额尔德尼名号
三、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名号
四、章嘉国师名号
五、其他活佛名号
第五节 寺院经营管理
一、新建与修缮寺院
二、限制寺院规模
第六节 僧团组织管理
一、僧职头衔
二、度牒制度
三、寺僧禁令
四、西藏寺僧管理
五、蒙古人进藏熬茶限制
第八章 近现代藏传佛教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藏传佛教
一、民国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
二、西藏政教与社会制度
三、藏传佛教寺院传统机制
四、汉藏佛学交流与融合
五、藏传佛教爱国爱教高僧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藏传佛教
一、藏区藏传佛教概况
二、藏传佛教寺院建设
三、藏传佛教寺院管理
四、藏传佛教古刹保护
主要参考文献
一、藏文文献部分
二、汉文文献部分
(编辑:李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