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著作
《文殊智慧哲学精义》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5年8月14日

    作者:肖黎民、秦亚红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8月

 

内容简介:

    对许多人而言,文殊智慧既是一个颇感陌生的特殊话题,又是一种略显玄奥的另类哲学。人们或许要问:这种陌生而又玄奥的智慧在整个人类智慧的坐标系上是否有自己的原点?它与别的智慧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它的智慧内蕴和智慧个性究竟是什么?尤为重要的是,它对现代人与现代生活来讲,是否还有某些独特的启示和切身的助益?它是从传统的坟墓里挖掘出来的业已腐朽的一具哲学僵尸呢,还是至今仍在思想的草丛里蜿蜒流淌的提神醒智的一股源头活水?这种古老的东方智慧是否还有可能在现代或未来的时空里重新复活、转换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通过阅读本书,你将解开你心中的种种疑问。

 

目录

导言 文殊智慧:不可言说的言说

内篇·绝学无忧
第一章 妙达“第一义谛”——在否定中显示肯定
第二章 妙圆“不二法门”——在语言中超越语言
第三章 妙入“自在三昧”——在自在中实现自由
第四章 妙转“烦恼菩提”——在烦恼中解脱烦恼
第五章 妙言“不即不离”——以出世为入世的即世人生
第六章 妙喻“淤泥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莲人格
第七章 还原与重构——文殊智慧哲学的内在逻辑和体系结构
第八章 返本与开新——文殊智慧哲学的现代价值和永恒启示
第九章 现代判教:文殊智慧的佛学定位
第十章 现代转型:文殊智慧哲学建构和文殊智慧现代学派形成的可能

外篇·圣怀游意
游意释名第一
表征观第二
表述观第三
义理基础第四
智慧精神第五
超绝第六
圆融第七
中道第八
风神第九
智慧形态与信仰形态第十
文殊信仰第十一
区域文化背景第十二
毛泽东论五台山第十三
文殊本迹中的人文内涵第十四
文殊智慧中的人文关怀第十五
文殊概念新释第十六
文殊位格再辩第十七
文殊元典扫描第十八
东方智慧象征第十九
教育智慧第二十
文殊与黄帝第二十一
基督教神学的解构第二十二
禅宗的缺失第二十三
三言三义阐释法第二十四
元学归元第二十五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霍群英)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