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卓新平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7月
目录
总序
绪言: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三重视野
自序
第一章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相遇
第一节 相遇的“无意识性”和“有意识性”
一、相遇的“无意识性”
二、相遇的“有意识性”
第二节 相遇的“文化性”和“跨文化性”
一、相遇的“文化性”
二、相遇的“跨文化性”
第三节 相遇的“政治性”和“非政治性”
一、相遇的“政治性”
二、相遇的“非政治性”
第二章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求同
第一节 求同中的翻译与解释
一、求同中的翻译问题
二、求同中的解释问题
第二节 求同中的索隐与考证
一、“索隐法”和“索隐派”
二、在“考证”中求同
第三节 求同中的对比与融贯
一、兼容意义上的“对比”
二、整合意义上的“融贯”
第三章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存异
第一节 存异中的基督教特色
一、社会、政治、文化之“异”
二、基督教在华之“异”的诸方面
三、基督教文化精神之“异”的启迪
第二节 存异中的中国文化特色
一、基督教“神权”政治与中国传统“王道”政治之“异”
二、基督教“分殊”观与中国文化“和合”观之“异”
三、基督教“罪感”文化与中国“乐感”文化之“异”
第三节 存异中的中国基督教理解
一、中国基督徒的身份理解
二、中国基督教的教会理解
三、中国基督教的神学理解
第四章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对话
第一节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对话的意义
一、从政治接触来看
二、从文化交流来看
三、从历史发展来看
第二节 明清天主教与中国士大夫的对话
一、明清中西对话的时代背景
二、文化沟通与冲突
三、历史经验与教训
第三节 20世纪初基督教与中国知识阶层的对话
一、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及其思想、政治巨变
二、新教传教士与中国政治和中西文化交流
三、“非基运动”与中国基督教思想家的反思
第四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督教研究与中西对话
一、对中西基督教思想、历史的研究
二、对中西关系的反思
三、对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五章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写照
第一节 天主教传统中的“中国化”之探
一、徐光启“中国意识”的开拓
二、马相伯的“震旦”及“复旦”意蕴
三、徐宗泽基于中国文化的“笔墨”、“学术”
四、吴经熊“超越东西方”的神学思考
五、张春申关于中国神学的“本位化”
第二节 基督新教传统中的“中国化”之探
一、赵紫宸论基督教神学与中国思想文化的“相关”
二、吴雷川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三、王治心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调和”及“认同”
四、谢扶雅对“中华基督教”的追求
五、诚静怡论基督教会的“东方化”和“本色化”
六、刘廷芳对“新文化运动”的回应
七、徐宝谦论“知行合一”的基督教精神
八、张亦镜论“基督教审判文化”
九、贾玉铭论中国教会的“自立”
十、陈崇桂论基督徒的“中国”意识
十一、吴耀宗论“本色化”和“处境化”
十二、韦卓民论基督教在华的“土生土长”
十三、丁光训论“上帝是爱”的神学建设
十四、陈泽民论“和好的神学”
十五、汪维藩论中国神学的“中国文化渊源”
十六、何世明论“融贯神学”
十七、徐松石整合儒释道的“中华神学”
十八、周联华论“神学的本色化”
十九、陈慰中论“中庸系统神学”
二十、李景雄“与龙凤共舞”的“文化相交神学”
二十一、温伟耀对“汉语神学”的思考
二十二、梁燕城对“中国处境”的神学反思
第六章 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及影响
第一节 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基础
一、中国改革开放前对基督教的“政治”认知
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基督教的“政治”认知
第二节 中国大陆教会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及影响
一、中国教会实践中政治、社会、文化的交织
二、中国教会“少数人”在当代社会的“仆人”角色
第三节 基督教信仰体系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及影响
一、基督教信仰与中国社会转型
二、基督教“超越精神”与“跨文化对话”
余论
参考书目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