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共建和谐:科学、宗教与发展研讨会文集》   

出版社:新纪元国际出版社

出版年:20103

主办: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

   巴哈伊教澳门总会

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教研究中心

    全球文明研究中心

 

序言:

2009102022日,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和巴哈伊教澳门总会联合在澳门主办了“共建和谐:科学、宗教与发展”论坛,数百名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积极参与,展开了意义深远的交流、沟通。虽然这次论坛由我们研究所的巴哈伊教研究中心和全球文明研究中心共同协办,我本人却因在北京有会而错过了这次学习、交友的机会。承蒙论坛主办方厚爱,通报了论坛信息,并送来了论坛的文集,使我多少弥补了缺席的遗憾,领略了与会代表在学术上的真知灼见和在“共建和谐”上的真诚努力。

在拜读论坛论文时,我获得了许多闪光的思想和梳理自己思路的灵感,尤其是“多样性中的统一”这一表述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和自然共鸣。的确,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以“多元一体”来呈现自我,而中国也在以“一体多元”来与时俱进。大千世界的“大一统”乃百花齐放、多彩纷呈的共构,差异、区别和多样汇成其美景,是以千姿百态的聚集来体现其共在。为了这一目标,人类走得很艰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其理想之境迄今仍是以“梦幻”来显示,用“希望”来激励人们去追求。人类的历史充满了矛盾和纷争,世界各地有过太多的冲突与战争。寻求和谐、呼唤和平,这是人类“几千年一梦”,但不清楚美梦成真还需多久,人们在渴望、期盼、憧憬中走过了一代又一代,迎来了无数新纪元!

基于这种顽强而不灭的希望,巴哈伊教在自己饱受磨难、寻找理想家园的历程中贡献出了其意义非凡的精神资源和实践经验。在其丰厚的精神积淀中,“人类一家”、“世界大同”的思想极为鲜明地映入我们的眼帘,促使我们反省以经走过的路程,思索今后应迈进的路线,争取以“家”的感觉来实现人之温馨同在,让彼此真正明白家和万事兴,人和天地庆的道理。那么,“多元”如何能达“一体”、“多样”怎么来实现“统一”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就是尊重多样性、允许多元存在,而在“多”中争取“一”的途径则是对话、沟通、交流、理解。在这一定义上,“全球化”的时代实际上应为多元对话的时代。

人们有太多的多样性,其“间”性沟通却又太少。过去的冲突和战争,往往就是对立的双方各自认为只有自己才占有真理,也只有自己的追求才是神圣的,因而在交往中缺少对话,尤其缺乏倾听对方;一般都是各说各话,互不沟通,甚至向对方牙颐指气使,充满霸气。于是,一个个帝国不断兴起,一个个王朝先后衰亡,一部人类的政治史主要成为了“斗争史”,好像感到人们老是在“斗”、在“战”,“热战”之后有“冷战”,“兵器战争”后又有“货币战争”;与之对比的是人类的“文化性”被逐渐淡化,而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亦多会成为边缘话语。其结果,人际关系被异化,我们看到了太多丛林之律的“与狠共舞”,却罕言社会应有的与人同乐。当狼烟四起,战火纷飞时,我们不觉会怀疑:人类究竟是否已成熟、人类能不能够真正成熟?

然而,人类并不想要在这种灰色景观中隳沉,人的生存毅力及勇气也是在困境中产生出来的。人在这种磨难中则会逐渐走向成熟,恰如《论语》之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于是,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梦”;无论其梦景是积极还是消极,则都旨在人的解脱。从这一层面来看,可以说宗教乃“人类之梦”,但“人类之梦”不仅仅只是宗教,同样也涉及到人类的各种信仰、各种理想。这些“梦”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们在本为“黑暗”的梦乡中盼望着黎明、相信会“天亮”。由此而论,不同信仰乃关涉人的公共价值,享有社会的共同空间,而且是在憧憬中追求,在摸索中前瞻。尽管大家以各自的信仰——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政治信仰或文化信仰——来“坚信”,这种信仰、信念在价值观、世界观层面毕竟是“信”,而尚未达其得以实现之“真”。因此,在其前瞻性、未来学意义上大家都是相对的、并不能够完全理直气壮地号称“绝对”。人的思想和追求虽然可以超越时空、无涯无际,却并不可宣称已经彻底克服了人的“有限性”。这里,我们应该细细思考和领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品味、欣赏的德尔斐阿波罗神庙中“自知”、“毋过”之神喻。“止于至善”乃人的“至极”追求,但人始终会处于“未臻”之处境。人类应该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但在其成为“自然之主”时仍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有“自知之明”。从人的角度来观察、衡量,任何宗教、民族、文化和“主义”之发展都是相对的,都是有待完善的;若自比神明则为僭越,脱离了人的本质。

如果认识到人之本质及存在的相对性、局限性,如果以“克己”或“虚己”的态度来涉世、待人,那么“中和之道”则会形成“场有”,彼此对话、相互沟通的桥梁就能得以构建。所以说,“我”和“你”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平共在才是人类发展真正畅通的坦途。所谓“多”既体现了人之个性,亦说明了其相对,而多样性中的“一体”或“统一”则正是意指和谐的共建。“和而不同”显然允许了个性的张扬,其“不同而和”则表明了人类共存的智慧。这种智慧的找寻既是哲学,也是科学。科学的历程应该包括人对自然、自我和超然的认知。而行进中的“科学”亦有其相对性,特定性、可发展性和可完善性。人类的不断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反映并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本真。在不断求知、进步的人类进程中,我们既然有着“相遇”的缘份,那就应该珍惜这种可以、而且可能“相知”的机会。其有效之途就是善意的相互对比、对照和对话,并克服彼此对付、对立和对抗之“心魔”。让我们在倾听或对话、理解性交流中彼此分享、共同充实,在自知、自明中自强、自亲,共走和谐之道。在我们的各种信仰之中应有一种“共信”:只有共走“和谐大道”,方可实现“人类一家”的“世界大同”。

是为序。

 

 

 

 

                      卓新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

20091225日于北京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