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汪桂平、高翔:东北地区馆藏道教文献的现状与价值    2023年1月12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摘要:本文对中国东北地区五十余家公共图书馆的道教古籍收藏状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共梳理出道家道教类书目约两千余条,重点分析了其中一些孤本、珍稀本道教文献,认为东北地区馆藏道书无论在版本还是在内容等方面,都独具特色,价值重大。

 

关键词道教文献东北地区续道藏孤本珍稀本

 

作者汪桂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道教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高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世界宗教研究系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清代道教史研究”(项目编号:19AZJ003)阶段性成果;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批准号:中央统战部统办函[2018]576号)专项研究成果。

 

2018年12月,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中华续道藏》正式启动。受《中华续道藏》编纂专门委员会委托,笔者负责中国东北地区的道书搜集和整理工作。近年来,笔者和团队成员全面查阅了东北地区公共图书馆已出版馆藏目录,从著录的10万余条古籍目录中梳理出道家道教类书目约2000余条,并发现了不少孤本、珍稀本道书。本文即对东北地区馆藏道教文献的现状及其价值特点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东北地区公共图书馆及其收藏古籍概况

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北三省拥有众多省级、市级、县级、高等院校、科研和文博单位、档案馆等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其中收藏古籍较多的单位大概有50余家。据《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统计,东北三省51家图书馆收藏的古籍线装书目总量近9万条,加上各丛书及各部类汇编、合刻之书的子目,则著录的古籍品种可达10万余种[1]。可见东北地区馆藏古籍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分布的范围也非常广泛。

东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有些图书馆如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收藏的古籍数量多,版本多,精品多,特色鲜明。

1.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所大型公共图书馆,其前身是东北图书馆,1947年筹建,1948年8月在哈尔滨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1月迁至沈阳,1955年更名为“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有以下几大基础:一是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收缴的长春伪满皇宫的一批宋元明版善本书;二是1948年2月哈尔滨的开明绅士孙丹阶捐献的家藏古籍及碑帖拓片2.5万余册;三是1948年11月,接收了原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图书馆藏书(其中包括原伪满洲国立奉天图书馆、东北大学、冯庸大学、沈阳故宫及张学良等公私藏书)及辽宁省立图书馆藏书;四是个人捐献,如罗振玉长孙罗继祖先生,以及金毓黻先生捐赠的个人藏书。依托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及不断的征集、采购,辽宁省图书馆形成了包罗宏富、特色鲜明、精品突出的藏书特点。现馆藏古籍文献共计61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6200余部,12万余册,普通线装本古籍33000余部,34万余册,未编目古籍15万余册。善本古籍以宋元版、闵凌刻、殿版书为主,另有品种丰富的罗氏藏书、稿本、抄本、校本、朝日版古籍等等。[2]

2.吉林省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历史悠久,成立于清宣统元年(1909),设在当时的省府所在地吉林市。1960年迁至长春市。吉林省图书馆藏书丰富,收藏的古籍善本文献有3.2万余种,36万余册,其中的唐人写经、宋元明刻本、稿抄本及名家批校题跋本都堪称稀世珍品。另外还有伪满资料5万册,也颇具史料价值。

3.大连图书馆

大连图书馆也是一座百年老馆,建于日本占领大连时期的1907年,时称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资料室。1922年改称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大连图书馆。1945年大连解放,由苏军接管。1950年大连地方政府接管,改称旅大市图书馆。1981年又称大连图书馆。

大连图书馆的馆藏中,以55万册的古旧籍藏书最具特色。其中,有古籍线装书35万册,包括国家级善本2150种,2万多册。特别是馆藏明清小说、满铁资料、清朝内务府档案、碑刻拓片、舆图和方志等饮誉海内外。

4.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始建于清光绪32年(1906),是中国东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座图书馆。建馆初期隶属于黑龙江省将军署学务处,名为黑龙江图书馆。1925年,迁至省教育厅内,称黑龙江省立图书馆。1954年,原黑龙江省和松江省两省合并后,更名为齐齐哈尔市图书馆。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收藏古籍图书7000余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500余种、1.3万余册,当中不乏一些海内孤本。

总之,东北地区的公立图书馆数量众多,历史悠久,馆藏古籍相当丰富,包含大量孤本、珍本、善本、稿本、抄本,以及各种地方文献、清代档案、满铁资料、日朝版古籍等,颇具特色。在这些数量众多的馆藏古籍当中,道家道教类文献占有相当可观的比重。

 

二、东北地区馆藏道书的现状

东北馆藏古籍如此之多,要从中梳理出道家道教类文献,并非易事。目前东北各图书馆已经出版了多种古籍书目,可供查阅。其中重要者有2003年出版的《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该目录是东北几十家图书馆通力协作的成果,历时15年完成,共收录东北三省51家单位所藏的古籍线装书10万余条。另外,随着国家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各馆又陆续出版了不少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以及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如《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17)、《辽宁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18)、《吉林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18)、《黑龙江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14)、《黑龙江省十家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17)、《辽宁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2016)、《辽宁省第二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2018)、《辽宁省第三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2019)、《辽宁省第四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2019)、《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2012)、《第二批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2014)等。此外,各图书馆历年编著的一些古籍善本书目,如《延边大学图书馆藏古籍书目》(1965)、《大连图书馆藏古籍书目》(2009)、《辽宁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线装书目》(2013)、《吉林省古籍善本书目》(1989)、《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解题》(1984)等,也是重要的参考对象。

根据《中华续道藏》发布的编纂方案:“本次编藏主要采集明代万历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道教文献,包括与道教关系密切的民间宗教、少数民族宗教、中外文对照乃至外文版本的经书、碑铭。与此同时,也收录《中华道藏》未收的明代万历以前的有价值道书,特别留意子部道家类、术数类、医学类等与道家道教相关者。”[3]据此,我们从上述各类古籍书目中初步梳理出东北馆藏道书的目录,共计两千余条,剔除书名相同或版本重复者,采集到的道书目录大概有几百种。通过对这些版本目录的整理分析,东北地区馆藏道教文献的现状大致可总结为以下特点:

第一,东北馆藏道书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几十家公共图书馆,广泛分布于东北各大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如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丹东、鞍山、锦州、齐齐哈尔、大庆、大兴安岭等。在东北各级各类图书馆中,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道书最多,大概有500余条,其次是大连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齐齐哈尔市图书馆等。可以看出,省馆作为各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一般也是收藏道教古籍最主要的单位。

第二,东北馆藏道书的版本非常丰富。从刻写技术来看,有木刻本、石印本、朱墨套印本、多色套印本、影印本、拓本、活字本、抄本等。从刻写地点来看,有宫观本、善堂本、书局本、内府刻本、殿刻本、藩刻本、私刻本,还有日本本、朝鲜本等。从刻写时间来看,有唐本、宋本、元本、明本、清本、民国本等。

第三,东北馆藏道书的种类非常多样。从采集到的道教文献目录来看,既有道教的经典、科仪、内外丹修炼等,也有与道教关系密切的民间宝卷、劝善书、道教文学等;既有老、庄、文、列、墨、孙等数量众多的子部道家类著述,也有不少术数类、医学类等与道家道教相关的著作;既有道教山志、宫观志等地理类著述,也有道教人物传记、道士诗集文稿等。

 

三、东北地区馆藏道书价值评析

东北地区图书馆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和地理位置,收藏了不少清代北京皇宫旧藏和沈阳故宫藏书,以及著名藏书家罗振玉、陶湘等旧藏,加上历史上流入的一些日本、朝鲜古籍,从而形成了东北馆藏道书的特色,展现了其特有的价值。

东北馆藏道书的版本非常丰富,除了众多常见的版本如浙江书局、崇文书局、宏大善书局等刻印本,以及清代晚期、民国等版本外,东北馆藏道书的版本还有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善本、孤本、稀见本、抄本等珍贵版本,以及东北地方刻本、朝鲜刻本、日本刻本等独具特色的版本,体现了其独到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唐代写本

东北地区图书馆、博物馆保存有一些非常珍贵的唐代写经,其中涉及道教的有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收藏的《鹖冠子》残卷和旅顺博物馆收藏的吐鲁番出土唐代道教写经残卷。

1.《鹖冠子》残卷

东北馆藏道书最早的版本,应该是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收藏的唐代贞观三年(629)写本《鹖冠子》,现存一卷三篇。

据何凤奇、王洪生《唐人写本〈鹖冠子〉残卷跋附校勘记》一文介绍,齐市图书馆收藏的《鹖冠子》唐人写卷残本,硬黄纸,有栏线,书高24厘米,长332厘米,共存185行,每行17字,内存原文44节,注文13节。卷末顶格题名“鹖冠子卷第一”,下空一行顶格书“大唐贞观三年五月勘校定毕”十二字。[4]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傅增湘藏本0704号《鹖冠子注》。但亦有学者怀疑这是民国伪造。不管怎样,在未断定其确属伪经之前,齐市收藏的《鹖冠子》写本残卷应该是东北馆藏最早的道经,也是《鹖冠子》现存最早的版本,其版本及文献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2.吐鲁番出土唐代道教文书

在辽宁省旅顺博物馆里,收藏有一批吐鲁番出土文书,其中有一些是唐代道经写本残卷。据赵洋博士研究,在旅顺博物馆所藏吐鲁番道经中,大概有十余种唐代道经写本,包括《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有5件残片;《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有11件残片;《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有4件残片;《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有2件残片;《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有7件残片;《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存经文6行;《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为吐鲁番地区新见,残存3行;《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有7件残片;《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存经文6行;《洞渊神咒经》,有3件残片;《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存11件残片;《太玄真一本际经》,有7件残片;《无上内秘真藏经》,存1件残片。[5]另据游自勇先生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中还有多件《老子道德经》相关残片。[6]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这批吐鲁番出土文书,尽管都是以碎片为主,但是作为唐代道教写本文献,能够保存至今,已经弥足珍贵,版本价值巨大。尤其是有些道经的内容文字与传世本有较大差异的,其版本价值无疑就更加珍贵了。

(二)宋元刻本

在东北馆藏古籍中,有几件非常珍贵的宋元刻本道书,如《抱朴子内篇》宋刻本、《黄帝内经》元刻本。

1.《抱朴子内篇》宋刻本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临安府荣六郎家刻本《抱朴子内篇》,是该书现存最早的完整版本,也是海内外现存最早的宋刻本,属海内外孤本。

此书匡高19.4厘米,广11.9厘米,半叶15行,行28字,白口,左右双边,宋讳玄、匡、徽、敬、恒等字缺笔。卷末有刻书牌记曰:“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见寄居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输经史书籍铺。今将京师旧本抱朴子内篇校正刊行,的无一字差讹。请四方收书好事君子幸赐藻鉴。绍兴壬申岁六月旦日。”[7]牌记记载了该书刊刻的地点在临安(杭州),时间为绍兴壬申,即绍兴二十二年(1152)。清初钱谦益称此牌记为“一部《东京梦华录》也”。据《中国版刻图录》:“考《东京梦华录》,相国寺东门大街皆是幞头、腰带、书籍铺。荣六郎书铺,当即开设于此。靖康之变,荣氏随众迁杭,旧铺新张,遂重刻此书。”[8]

《抱朴子》作为道教经典,为晋代道士葛洪所撰。据《晋书·葛洪传》,《抱朴子》内外篇共116篇。今存《内篇》20篇,《外篇》50篇。荣六郎刻本《内篇》亦为20篇,其中卷十一至十二、卷十七第八叶、卷十八第一叶、卷十九第二叶系补抄。

南宋荣六郎刻本是现存《抱朴子内篇》的最早完整版本。较此本更早者虽有唐代敦煌写本,惜为残本,仅存《畅玄》《论仙》《对俗》三篇。此外,《抱朴子内篇》又有《永乐大典》本、明《正统道藏》本,而此后的明清诸刻均从《道藏》本出。荣六郎本由于刊刻时代较早,因而更接近原貌,可据以校改明清各本之讹误,在《抱朴子》的流传、校勘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此本钤有“仲岳家藏”“刘氏图记”“炳文秘玩”“江左”“清风兰雪”“守中”“竹坞”“御史振宜之印”“乾学”等诸方朱文印,另有“季振宜藏书”墨印一方。可知此本曾经明代文征明,清代季振宜、徐乾学等名家递藏。清初以后,此本流入内廷,学者鲜知,如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云:“余家子书多善本,惟《抱朴子》无之”,“即世行本亦未闻有宋刻。”[9]可知荣六郎刻本传世极罕,弥足珍贵。

荣六郎家刻本《抱朴子内篇》20世纪20年代末从清宫散出,为长春伪皇宫收藏,50年代转藏辽宁省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所用即此本。

2.《黄帝内经》元刻本

吉林省图书馆收藏有两部元代刊本道书,一为元至元五年(1268)胡氏古林书堂刻本《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存六卷),(唐)王冰注(宋)林亿等校正(宋)孙兆改误;二为《新刊黄帝内经灵枢》十二卷,元至元五年(1268)胡氏古林书堂刻六年(1269)印本。

据研究,《素问》王冰本的流传,现存最早的刻本为金刻残本,尚存11卷。其次就是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刻十二卷本。而《灵枢》的单行本,最早是南宋绍兴25年(1155)史崧刊刻24卷本,其次就是元代胡氏古林书堂《新刊黄帝内经灵枢》刻本。因此,吉林省图书馆收藏的元刊本《素问》、《灵枢》,都属于《黄帝内经》较早的珍贵版本,现已列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

(三)明清以来珍善本

在现存东北馆藏道书中,除了上述极少数唐代写本、宋元刊本外,绝大多数是明清、民国时期的版本,虽然这些道书以常见通行本为主,但其中亦有不少孤本、善本、珍稀本、抄本等比较珍贵而独特的版本,如明清内府刻本、明代闵凌刻等多色套印本、明清精刻本、明清抄本等。

1.明清内府刻本

在东北馆藏道书中,有一些版刻精良、流传稀少的明清内府刻本。如明永乐五年内府刻本《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清顺治年间内府刻本《御注太上感应篇》、《御制劝善要言》《御注道德经》等,都是非常珍贵的版本。

(1)明永乐五年内府刻本《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二十卷

《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为明成祖朱棣嫡后仁孝皇后徐氏所撰,书中辑录了历代儒、释、道三教劝善惩恶之言行。据《太宗文皇帝实录》载:“永乐五年十一月……皇太子请以仁孝皇后所著《劝善书》颁赐臣民,从之。”[10]即此书也。现存最早最精良的版本就是明永乐五年的内府刻本。辽宁省图书馆收藏有两套《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均为明永乐五年(1407)内府刻本。其中一套为20卷10册,缺二叶(卷五首叶,卷七首叶);另一套为20卷5册,卷十五、卷十六、卷十八有部分抄补。作为明代内府刻本,其成书开本宽阔,刻印精美,版高36.7厘米,广22.3厘米,每半页14行,行28字,四周双边。全书共二十卷,首永乐三年自序,序文年月及各卷首页钤有“厚载之记”大方朱文印。“厚载之记”的印章为中宫皇后所拥有[11],可见此本为内府原刻本,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已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清顺治十二年内府刻本《御注太上感应篇》一卷

《御注太上感应篇》是清世祖福临撰,清顺治十二年(1654)内府刊刻。该刻本刷印数量很多,用于赏赐或售卖。据翁连溪介绍,现存故宫图书馆库房里有顺治十二年刷印的《御注太上感应篇》多达一千三百余部。[12]该内府刻本共一函一册,半页10行,行10字,抬头至11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版框高20.2厘米,宽14.1厘米。

翁连溪认为,故宫现存该版本很多,但不见其他馆藏。笔者通过梳理东北地区馆藏书目,发现除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外,另有一家收藏有清顺治十二年内府刻本《御注太上感应篇》的图书馆,那就是吉林大学图书馆。所以说,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这部清初内府刻本,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和文物价值。

(3)清顺治十三年内府刻本《御注道德经》二卷

《御注道德经》又名《御定道德经注》,二卷,清世祖福临撰,成书于顺治十三年(1656)。现存版本有顺治十三年内府刻本、《四库全书》本等。其中,清顺治十三年(1656)的内府刻本是最早最好的版本。该版本现存很少,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收藏该版本的藏书单位有三家: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实际上,《善本书目》的著录不全。

通过对东北馆藏书目的梳理,令人惊喜地发现,东北地区藏有两套顺治十三年内府刻本《御注道德经》,一套现存于吉林大学图书馆,另一套现存于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作为清初内府刻本,清世祖《御注道德经》开本敞阔,行格疏朗,写刻精良,尽显皇家气象,是该书最早版本,也是最佳版本。可见,东北两家图书馆珍藏的顺治十三年内府刻本,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

2.闵凌刻等多色套印本

在中国印刷史上,多色套版印刷技术约产生于元代,而成熟兴盛于明代后期,其中代表人物是明代吴兴的闵齐伋与凌濛初二人,从业人员也多出自吴兴闵、凌两大家族,两家套印书籍的数量多,品种丰富,其刻本以朱墨二色,或三色、四色乃至五色套版印刷,版面疏朗,白纸精印,工艺精美,遐迩闻名,后人称其为“闵刻本”、“凌刻本”,或合称“闵凌刻本”。

据不完全统计,闵、凌两家共刻印了140多种书籍。民国著名藏书家陶湘先生酷好闵凌刻,锐意搜求数十年,获得闵凌刻本达130多种。后来其藏书陆续散出,所藏闵凌刻本几经辗转,最终大部分入藏于东北各省图书馆,尤以辽宁省图书馆为最。目前,国内藏闵、凌版图书最多的为辽宁省图书馆,有137种,其次是国家图书馆86种,上海图书馆75种等。

在东北各省收藏的闵凌刻本中,有不少道家道教类典籍。如辽宁大学图书馆和辽宁省图书馆均收藏有闵氏刻朱墨印本《庄子南华真经》《老子道德真经》《列子冲虚真经》,辽宁省图书馆还收藏有凌氏刻朱墨套印本的《道德经》《老子考异》《淮南鸿烈解》等。另外,大连图书馆藏的明天启元年刻三色套印本《奇门鸿宝》,吉林大学图书馆藏的明万历时期凌氏刊五色套印本《南华经》等,更是明代套印技术的精品,具有非常珍贵的版本文献价值。

这些闵凌刻多色套印本道书版本独特,存世珍稀,如《奇门鸿宝》只有2家馆藏,一是国家图书馆,二是大连图书馆,目前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他闵凌刻道书也基本都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兹将东北馆藏闵凌刻等多色套印本道书目录表列如下:

3.其他珍稀本举例

除了上述内府刻本、闵凌刻本之外,东北馆藏道书尚有不少珍稀版本,有的刊刻时间较早,甚至比《正统道藏》的初刊年代(正统十年,1445)都早,如刊于宣德年间(1426-1435)的《北斗经》、《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等;有的刊于明嘉靖、万历年间,但未被收入《道藏》,如《臞仙肘后经》《庄子通义》等;有的虽是清代刻本,但非常重要,如娄近垣的《黄箓科仪》和《太极灵宝祭炼内法》等;还有一些明清刻本、抄本,未见其他馆藏,更是独一无二的版本。

(1)明宣德元年刻本《北斗经》等五种道经

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有明宣德元年(1426)刻本一册,内有五种经典,包括《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一卷、《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一卷、《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一卷、《太上说平安灶经》一卷、《太上正一天尊说镇宅消灾龙虎妙经》一卷,共五种道经。其框高23厘米,广27厘米,半叶5至10行,行15字,白口,上下双边。这是一本明代早期刻本,五种经典都比较短小,应该是当时通行的本子,流传较广。不过,经过600余年的风霜,该道经版本已经存世无几。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数据库”统计,目前收藏此刻本的机构只有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而吉林大学图书馆大概是第3家藏有该道经的图书馆。

关于这五种道经,前三种已经收入后来编成的《正统道藏》,而后两种不见于明《道藏》,但在民间仍有广泛的流传。无论如何,作为明代早期刻本,其版本价值是非常巨大的,不仅可以校勘《道藏》,而且可以对民间流传的抄本进行比对研究。

(2)明宣德七年刊本《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四十卷

吉林省图书馆收藏的明宣德七年(1432)杨震宗刻本《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40卷,也是一部非常珍贵的明刻本道书。据《第二批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记载,全书80册,匡高23.3厘米,广15.2厘米,半叶12行,行26字,黑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

《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是明代著名道士周思得编纂的一部大型道教科仪著作,宣德七年(1432)刊印成书,共40卷,流传广泛。但因该书没有收入明《道藏》,明清以来的多种道教丛书也没有收集,所以近代以来,传本稀少。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志》等记载,现存明宣德本《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40卷的完整版本全球有五家馆藏,分藏于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哈佛图书馆。近年来,在全国古籍普查中,又发现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有藏。那么,吉林省图书馆收藏的这套《大成金书》,应该是第8套完整版本。

20世纪90代《藏外道书》出版时,收录了上海图书馆藏本《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40卷,使得这套科书为世人所广知,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影印效果欠佳。那么,吉林大学收藏的《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全本,不仅是珍贵的明版珍藏,而且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原版参考。

(3)明嘉靖三十九年刻本《臞仙肘后经》二卷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嘉靖三十九年(1560)刻本《臞仙肘后经》一部,朱权编,二卷二册,版刻精良,匡高26厘米,广16.5厘米,半页13行,行22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这是一部重要的明代道教典籍。

臞仙,即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朱权被改封南昌后,韬光养晦,锐意学术,著述颇丰,在经史、诸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戏曲诸方面均造诣颇深。朱权晚年入道,撰有多部道教著作,如《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已收入明《道藏》。另有《臞仙神隐》《臞仙活人心法》《臞仙肘后经》等著作传世。

《臞仙肘后经》现存明刻版本极少,据调查,目前仅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徐州市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家单位有藏。因此,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明刻本《臞仙肘后经》非常珍稀,目前已列入《第二批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中。

(4)明嘉靖四十二年刻本《林子三教会编要略》九卷

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有明人林兆恩的《林子三教会编要略》,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刻本,9卷8册,题门人林鸣阳编辑,林兆诰选摘,黄阳校正,匡高18.2厘米,广14.1厘米,半页9行,行17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这是一部明代善本,也是现存最早的林兆恩文集。

林兆恩(1517-1598),字懋勋,号龙江,又号子谷子,晚年门徒称其为夏午尼氏、三教先生、三一教主。林兆恩致力于心身性命之学,创立“三教合一”学说,著书数百万言。其著作先后汇编成集,有多种不同的总集和版本相继问世,如《林子圣学统宗三教归儒集》《三教分内集》《圣学统宗非非三一教心圣集》《林子全集》《林子三教正宗统论》等。

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明嘉靖四十二年刻本《林子三教会编要略》9卷,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林兆恩文集汇编本。此后,万历年间编成的《林子三教正宗统论》36册本,将《会编要略》9卷全部重刻,收入其10-13册中。据门人卢文辉《重刻三教会编序》(1600年):“文辉既祗承吾师之托,益留意是编,以为不可不令天下万世之士,共知而共见之也。爰是再加校订,重新剞劂,以广远其传。……梓事告成,用识数言于首简。”[13]可见万历年间重刊《三教会编》,是在嘉靖刊本几十年后的事了。

嘉靖四十二年(1563)刻本《林子三教会编要略》是现存最早的林兆恩文集,流传极少,据目前所知,仅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有一套,未见其他馆藏。

(5)明天启四年刻本《一化元宗》十二卷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有明天启四年(1624)刻本《一化元宗》12卷12册,明末高时明编,这是一部非常珍稀的明代道书。该书开本宏敞,精刻精印,高30厘米,广18.2厘米,框高22.5厘米,广15.7厘米,每半页9行,行20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

高时明(1569-1644),永清(今河北省永清县)信安镇人,初名永升,赐名时明。年十五入宫,累官到司礼监掌印太监。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自焚殉帝。高时明生前爱好道教,道号复初,他阅读了大量道书,并亲身修炼,然后从其所读道书中挑选出来40余种,编成《一化元宗》丛书,故又自称为“一化元宗洞主”。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一化元宗》是明天启四年刊本,全书12卷,首有高时明自序,序后盖有“钦赐时明图书”的大方墨文印,以及“高静观藏”、“古燕复初道人”的小方墨文印。正文12卷,收录历代玄门经书47种,多为内丹修炼类著作,如《黄帝阴符经注解》《破迷正道歌》《金液大丹口诀》《至真歌》等。书末附高时明撰写的“一化元宗指要”一篇。

据初步调查,《一化元宗》大概有三种版本,一是天启四年(1624)刻本,二是崇祯十五年(1642)修补重印本,三是抄本。三种版本现存皆稀。那么,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天启四年刻本,刻印精良,版面清晰,应是该书的初刻初印本,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

(6)明崇祯九年刻本《三教圣人修身图诀》一卷、《三教圣人清修捷径》一卷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有明代张我续撰《三教圣人修身图诀》一卷、《三教圣人清修捷径》一卷,崇祯九年(1636)刻本,这是一部非常稀见的明刻善本。该书二卷装订为一本,封面题“三教清修一本”,“丙午长至日居易山人重装”。开本高26.1厘米,广17.9厘米,半页9行,行17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黑鱼尾。

张我续(1560~1640),号涵月,自称潜圃野叟,邯郸县(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尚书张国彦之子。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河南巡抚、川贵总督、户部尚书等职。张我续雅好道教,著有修道著述多种。

《三教圣人修身图诀》收有三教圣人包括李老君、彭祖、孔尼父、司马子微、张果老、鸠摩罗什、韩湘子、陈希夷、刘跛仙共九位圣人的九幅修炼图,图后附有赞语和释文,该书所绘图像及其释文均独具特色。《三教圣人清修捷径》收有张我续的咏道诗词数十首,是作者四十余年间撰写的清修体会与咏道诗词歌曲的汇编。

该书以前未见著录,应为辽宁省图书馆独家收藏。该书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上的修炼风气与修炼方法,而且对于明代大臣张我续的生平事迹及其与道教的关系,都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资料,因此具有珍贵而重要的文献价值。

(7)清顺治十四年刻本《太上感应篇图说》八卷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清顺治十四年(1657)刻本《太上感应篇图说》八卷,清初许缵曾撰,是一部存世极稀的善本道教经籍。该书开本高26.6厘米,广15.8厘米,半页7行,行16字,四周单边,白口。

许缵曾(1627-?),江南华亭人,字孝修,号鹤沙。顺治六年(1649)进士。官至云南按察使。著有《宝纶堂集》《滇行纪程》《东还纪程》等书行世。许缵曾自幼受天主教徒母亲影响,信仰天主教,但他同时对传统的儒佛道三教亦颇有研究,著有道教善书《太上感应篇图说》等。

顺治十四年,许缵曾撰《太上感应篇图说》首次刊行,此后,该书得到广泛流行,出现众多版本,均在许氏刊本的基础上增删翻刻而来。据贺箭村《古今善书大辞典》:“云间许鹤沙先生,尝即《太上感应篇》逐句注证,且绘以图。康熙甲戌,滇抚王继文捐俸刊印,颁布州县。乾隆三年戊午,闽浙总督郝玉麟,又付剞劂,以广其传。越二十年乙亥,浙江总镇黄正元,复为增注刊行。嘉庆甲子,黄翥楼更即吴郡汤士超所刊之本,重刊印送。同治七年,须江毛金兰又选各书中有足以发明者,附录各案之后,汪植庵独力刊之。其他翻板印送者,更不一而足。民国十二年,上海善书流通处又觅石印行。而明善书局,亦存板印售。”[14]可见该书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但作为祖本的顺治十四年刻本,一直流传极少,藏者少见。民国二十五年,陈垣先生曾写有《记许缯曾辑刻太上感应篇图说》[15]一文,考查了许缵曾辑刻《感应篇图说》一书的时间。陈先生当时见到了顺治十四年许缵曾《太上感应篇》的原刻本。但此后,该版本不见著录。后世学者们研究许缵曾时,均未提及该书。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这部顺治十四年刻本,应是最早的祖本,也应是目前存世的唯一版本,对于研究《太上感应篇》的版刻历史、流传影响、思想流变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

(8)明清抄本《请神驱鬼符箓咒诀》《金丹妙诀》等

东北馆藏道书中有不少明清抄本,其中以符咒金丹类和祝由养生类道书的抄本较多,这些道书一般少有刻本流传。如辽宁省馆收藏的明抄本《请神驱鬼符箓咒诀》、清抄本《內外金丹集》《女真修炼金丹指南》《太上火炼金丹诀》等,都是道教秘不示人的修炼秘笈,附有大量符图咒诀,其版本和文献价值难以估量。

兹将东北馆藏明清抄本道书表列如下。

 

(9)清乾隆刻本《黄箓科仪》十二卷、《太极灵宝祭炼科仪》二卷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朱墨套印本《黄箓科仪》12卷,是清代著名高道娄近垣整理编订,乾隆十五年(1750)和硕和亲王弘昼“亲加披阅,重为镂板”。全书12卷,8册,半页9行,行15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朱墨套印,版刻精良。

该版本流传稀少,根据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著录,目前仅发现故宫、复旦、辽宁、北大等数家图书馆有藏。因此,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黄箓科仪》一书,是一部非常珍稀的清代道经刻本。

哈尔滨市图书馆收藏的《太极灵宝祭炼科仪》2卷2册,亦是清代高道娄近垣整理增订,乾隆三十二年(1767)和亲王弘昼刻版印行。该书流传稀少,目前所知,国内馆藏只有哈尔滨市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两家。此外,日本道教研究学者吉冈义丰有藏,《藏外道书》所收底本即是吉冈义丰藏本。

(10)民国石印本《马鞍山志》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石印本《马鞍山志》,是一部描写山东省道教名山马鞍山(又称马山)的志书,属珍稀本甚或孤本道教典籍。

《马鞍山志》开本高26.3厘米,宽15.5厘米,四周双边,每半页8行,行24字,白口,单鱼尾,版心题“马鞍山志”及篇名。全书计67页,前有雍正十一年李寅宾序,后有“龙门二十代本山平安殿冠巾弟子王明佛”的跋。正文分6篇,包括宫殿志、道藏目录、七真宗派、三仙传、圣真遗训、艺文志。正文后附一篇咸丰七年赵介福撰《合云郑仙师飞升建塔记》。该书是在清雍正十一年成书的李寅宾撰《马山志》(抄本)的基础上,进行增补重修而成的石印新本。

石印本《马鞍山志》流传稀少,目前只见辽宁省图书馆藏本,未见其他馆藏,当属孤本,其内容比抄本有所增补,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与文献价值。

(四)地方特色刻本

东北地区自清代中期以来,道教文化传播兴盛,而道经的刻印和流通也有着广泛的开展,因而形成了不少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道经刻本。根据现存目录的不完全统计,东北馆藏地方刻本类道书有53种。这些道书基本上刻于清末和民国时期,刻印的地点主要分布于沈阳、大连、辽阳、千山、安东、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地。刻书的机构既有安东宏道善书局、盛京文兴堂、盛京彩盛刻字铺、奉天关东印书馆等专门从事刻印的书局,也有宫观寺庙和善堂,如金州复善堂、千山无量观、千山南泉庵、千山慈祥观、千山东极宫、牛庄药王庙、吉林北山关帝庙等。刻印的道书以善书宝卷类为多,如《关帝伏魔宝卷》《太上感应篇直讲》等,也有《道德经》《清静经》《长春真人西游记》等道教常用经书,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东北地方道教活动和道教人物著述,如记载东北道教名山的《铁刹山志》,为沈阳太清宫传戒而刊刻的《太清宫传戒余编三种》,还有千山道士慈祥道人的诗集《医俗清凉散》等,都是东北地方独有的版本,而且现存稀少,有的已成孤本。

东北地方刻本尽管年代不是特别久远,但有其独到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第一,提供了某些道经的不同版本,且具有区域性特色,如清鹤臞子的《唱道真言》,通行本有《道藏辑要》本,同时还有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刻本传世,然而辽宁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咸丰八年千山东极宫刊本,却是东北地区独有的刻本,目前也不见于其他馆藏。又如,《长春真人西游记》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清光绪三十二年奉天中和山房铅印本,还是非常独特而少见的。第二,提供了描写东北道教的独有文献,具有唯一性和珍贵性。如记述沈阳太清宫传戒的著作《太清宫传戒余编》,千山道士慈祥道人的著作《医俗清凉散》等,目前都是东北地区独有的孤本。兹将目力所及的东北地方刻本类道书表列如下。

 

(五)朝鲜、日本版道书

东北地区馆藏道书中还有不少日本版本和朝鲜版本,根据现存书目的不完全统计,东北馆藏日本刻本、抄本、铅印本道书约79种,朝鲜刻本、抄本、油印本道书约9种。东北地区图书馆收藏的这些日本版、朝鲜版的道经,在国内的图书馆藏书中,也是独具特色的。这些道经主要集中收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和大连市图书馆,其他图书馆如吉林省图、辽宁大学、东北师大、辽宁中医药大学等也有少量收藏。其刻本中年代最早的是收藏于吉林省图书馆的日本宽永三年(1625)的《新刊素问八式运气论奥》,其次是日本宽永五年(1628)书舍通伴刻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注证发微附素问遗篇》,收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另外还有日本宽永七年(1630)活字印本《泰定养生主论》(大连)、日本宽永六年(1629)刻本《庄子鬳斋口义》(辽宁)等也都是现存较早的版本。

在东北现存的79种日本版道书中,以诸子类和医药养生类的著作为主,如老子、庄子、文子、列子、淮南子、鬼谷子、孙子等诸子的各种注本译本,约有41种。而《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难经》《医心方》等各类医学经典注释类,约21种。另外,还有一些神仙传记、述异类、地理类著述,如《列仙传》《山海经》《搜神记》等。

现存的9种朝鲜版道书,全都收藏于辽宁省图书馆。这些道书有刻本、抄本、活字印本,还有油印本。主要内容是善书类和老庄类。

东北地区图书馆收藏的日本、朝鲜版道书从版本上来说,是比较有特色,也是比较重要的海外版本,反映了道教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实况。兹将东北馆藏日本版、朝鲜版道书表列如下: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图书馆收藏有非常丰富的道家道教类文献,版本众多,内容独特。既有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孤本、善本、稀见本、抄本等珍贵版本,亦有东北地方刻本、朝鲜刻本、日本刻本等独具特色的版本。其中不少藏本具有独特而珍稀的版本价值,如唐代写经、宋本《抱朴子内篇》、明刻本《三教圣人修身图诀》《一化元宗》、清刻本《医俗清凉散》、民国石印本《马鞍山志》、抄本《金丹妙诀》《女真修炼金丹指南》等,都属于国内外珍本甚或孤本。同时,不少道书在内容上也是非常独特的,记载了东北地方道教的发展历史,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如记载东北道教名山的《铁刹山志》,记载沈阳太清宫传戒资料的《太清宫传戒余编三种》,以及东北道士的诗集《医俗清凉散》等,都是研究东北道教和清代道教的重要文献。

 

[1]参见《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前言”,辽海出版社,2003年。

[2]参见《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前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

[3]《中华续道藏》实施方案,2019年。

[4]何凤奇、王洪生:《唐人写本〈鹖冠子〉残卷跋附校勘记》,《文献》1987年第4期。

[5]赵洋:《新见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道经叙录》,《敦煌吐鲁番研究》2017年第17卷,第189-213页。

[6]游自勇:《吐鲁番所出〈老子道德经〉及其相关写本》,《中华文史论丛》2017年第3期。

[7]《宋本抱朴子内篇》卷末“牌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2017年,第192页。

[8]北京图书馆编《中国版刻图录》(增订本)第1册,文物出版社,1960年10月第1版,1961年3月第2版,第9页。

[9]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载《清人书目题跋丛刊》六,中华书局影印本,1993年,第140页。

[10]《明太宗实录》卷七三。《明实录》第二册,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校本,1962年,第1014页。

[11]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十一曰:“高皇帝赐懿文太子白玉印,方一寸二分,曰‘大本堂记’;赐中宫皇后白玉印,方亦如之,曰‘厚载之记’。”参见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第196页。

[12]翁连溪:《清代内府刻书研究》(下),故宫出版社,2013年,第341页。

[13]《林子三教正宗统论》第十册第七页,载《四库禁毁书丛刊》第18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244页。

[14]游子安:《劝化金箴》,附录贺箭村辑《古今善书大辞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54页。

[15]陈垣:《记许缯曾辑刻太上感应篇图说》,载《陈垣学术论文集》第1集,中华书局,1980年,第232-238页。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2021年第4期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