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真唯识量”是玄奘在印度期间旨在论证唯识学的真理性,以因明三支比量为格式所提出的一个论题。若严格以因明逻辑规则衡量,“真唯识量”确实问题颇多,因此,或应从历史背景的情况来考量。看似“错误”或“不规范”的论式,在唯识学论典中并不少见,如《瑜伽师地论》所载“五难六答”的部分内容,亦不乏逻辑上的问题。由此推想,当时古印度诸学派的论辩“实战”,可能是一种学识、口才、应变能力、逻辑思辨的综合性较量,未必要完全等同于当时已经形成的因明学纯粹理论。
关键词:真唯识量;玄奘;五难六答;因明学;比量
作者:姚彬彬,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期刊:《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5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宗教学术史研究”(批准号14JZD034)、武汉大学自主科研(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章门弟子’缪篆三教会通之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017QN048)的阶段性成果。
附件:“真唯识量”与“五难六答”——唯识学争议问题的逻辑分析二例*.pdf
(编辑:许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