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詹石窗、黄永锋:《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1辑即将面世    2012年7月30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汇集20世纪初以来道家道教研究论文精华之大型学术工程��《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的第1辑《道医养生》(8册),目前已经付排,即将出版。《百年道学精华集成》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百年道教研究与创新工程”(批准号:09@ZH0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分12个专辑,预计总量为80册,每册约60万字,每年出版若干册。

 

一、《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的缘起

 

道学之名,典出《隋书·经籍志》,原指老庄道家及其有关“道”的学说。我们所说的“道学”是以“道”为宇宙万物之发源和思想根柢,以道家和道教的发生、发展流变为对象,以探索宇宙、生命和社会奥秘为目标,以发掘生存智能为指归,以“道”为终极关怀的学说。概括而言,传统道学也就是道家之学与道教之学。中华道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长期以来,传统道学一方面形成了深奥的符号象征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又建构了具体实用的身国共治的操作实践体系。在思想文化史上,道学影响深远,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00多年来,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开展,道学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其成果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尤其是该领域的论文更是与日俱增。然而,由于发表的刊物众多,分布十分广泛,人们很难真正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实际状况,即便是专业人士也不容易比较全面地掌握其资料。故而,组织力量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术期刊上的道学研究论文加以搜集、筛选和编辑,并且就道家与道教研究的专著撰写提要,比较集中地反映近现代的道学研究成果,展示道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动向是十分必要的。

 

二、《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的编纂原则与方法

 

本项目所谓“百年”指的是近百年,所选道学论文起于19世纪末,止于2009年;而“精华”是指道学论文的优秀者。本项目之所以把论文收编的范围界定在近百年,是因为从近百年前开始的道学论述与早先的“旧学”有很大不同,无论是观察角度、研究方法,还是表达方式都体现出一种新的面貌,这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近百年来,见于报刊、会议文集等的论文有数万篇之多,本项目不打算全部收录,只是精选。所以,这就需要确立入选标准,也需要具有可操作的编纂指导原则与编纂方法。

 

(一)论文入选标准

 

第一,创新性。从内涵上看,创新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文献资料有新发现。传承数千年的道学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献,在近百年前开始以新的视野审视和论述道学的时候,可以说随手拈来都能够让人耳目一新,因为旧的经典文献被重新解说也就别开生面了;但到后来,如果论述同一个问题,并且看法类似,就得考虑是否发现和使用新的文献资料,是否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其次,文章内容有新见解。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论述,尽管使用了相同或者类似的文献资料,但分析不同,解释不同、观点不同,也算创新。复次,研究方法有新特点。这里所谓“新特点”并不意味着使用的方法都是开创性的,如果沿用传统方法,例如考据学方法、音韵学方法等等,能够加以适当变通,也应该列入具有新特点的范围。至于借鉴西方近代学术研究方法,诸如历史学方法、社会学方法、艺术学方法、哲学方法等等,由于学科观察角度的变迁,论述能够揭示研究对象的一些新特质,这也是很欢迎的。

 

第二,学术性。这里的学术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论述有理有据。任何论述性的文章都要讲出一番道理来,但讲道理不是凭空想象,乱说一通,必须有事实依据或文献依据,道学论文也是如此。其次,思路清晰,遵循逻辑,行文流畅,引证合乎规范。文章能够围绕道学某一领域、某一专题展开论述,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乎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引证资料准确,并且注明出处,表达清楚,这是选编时所考虑的技术性标准。

 

第三,普适性与实用性。普适性,是指选编时在内容上尽量注意相近专业学者以及广大爱好者的需求;实用性,是指论文讲述的问题有助于人们解决某个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能够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有所帮助。

 

应该稍加说明的是,以上标准是根据历史发展状态来判断的。这就是说,文章是否合乎以上标准,不是从项目确立的当今角度来评估,而是以文章发表的特定历史时间为依据予以考虑的。例如考证《道德经》、《太平经》的成书时代在当今来看已经不是问题,但在数十年前却是非常重要的学术前沿课题,所以具有创新性;如果在此后有人继续探讨此等问题并且内容差不多,就没有创新,也就没有选编的价值。当然,如果后来有人在有关《道德经》、《太平经》成书时代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并且具有支撑的证据,也是有新意的,其论述如果符合学术性标准,也应该考虑入选。

 

(二)编纂原则与方法

 

作为一个大型文献库,《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的编纂是一个浩大工程,为了保证编纂质量和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确定了“十六字”编纂纲要,这就是:把握全局,抓住重点,凸显特色,制作精品。

 

“把握全局”是说在制定框架的时候必须从“道学”的整体出发,全面了解道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内容,尤其是对近百年来道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有通盘的掌握。为此,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鉴于此,我们在项目确定之前就已经对中国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有关的报刊进行检索,一方面通过各种工具书来查考相关研究论文;另一方面,按照学科领域分别进行阅览、理出基本线索,从而比较全面地掌握了近百年来道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抓住重点”是基于道学内容以及“精华”标准而提出来的。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学具有相当广阔的领域,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的诸多问题,近百年来的研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既要注意充分反映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态势,也要把握住道学自身的重心以及学术界历来关注的重点。从经典传承的角度看,道学的重点体现在“体”与“用”两个基本点上。如果说,原创经典是“体”,那么后来对经典的解说、发挥就是“用”。近百年来,学术界既有对道学原创经典的作者、时代、内涵进行探析的成果,也有对后来诠释道学经典的诸多著述进行分析、评估的成果,这些成果都是我们应该予以注意的。从内容构成方面看,传统道学既有“理”,也有“术”。于此相对应,近百年来的道学研究也是有“理”有“术”的。总体而言,体、用、理、术乃是构成道学体系的四大支柱,对体、用、理、术的研究也成为近百年来道学研究的主流。故而,我们的编纂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四大支柱来考虑框架,精心选编。

 

“凸显特色”是对“抓住重点”的进一步深化。之所以把“特色”作为本项目编纂的一条指导纲要,是因为特色乃是任何事物存在的基本标志。道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基于这种意识,道学对延年益寿问题特别重视。就总体而论,中国学术虽然可以说都是建立在对生命关注的基础之上的,但相比而言,道学更加关注生命,更加注意生命的健康与保护。道学的一切论述都是围绕这个基本精神展开的。因此,近百年来的道学研究在这方面也有特别突出的内容,这就是本项目为什么把《道医养生》作为第一辑推出的理由。

 

“制作精品”是对本项目编纂工作的总体要求。具体而言,包括如下要点:首先,文章选编要精。在掌握了道学研究整体情况前提下,选择什么文章,得有比较,有具体考量,有历史尺度。其次,校对要精。近百年来的道学研究文章发表在众多报刊杂志、会议论文集中,其体例不一,本项目不可能在注释、参考文献等方面做到完全一致,基于尊重原作、原出版物的考虑,本项目在编纂时不改变原有文章体例,但对明显的排印错误将予以更正。本项目要求对选入的作品在行文上做严格的校对,保证入选文章的准确性。

 

在编纂方法上,本项目以研究内容分类、以研究对象系文、以时代先后排序。以研究内容分类,就是以道学为统一的整体,根据具体内容,划出自然的文献模块,彰显整体中的不同子系统。以研究对象系文,就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再划出更细一级的子系统,例如道学思想的专题考察,分为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经济思想、军事思想,等等。以时代先后排序,就是在同一个子系统中的研究成果,按照发表的自然时间为先后的排列秩序,以体现研究课题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这里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研究对象本身是有时间顺序的。例如道教的历史,有道教起源、两汉魏晋南北朝道教、隋唐五代北宋道教、南宋金元道教、明清道教、民国道教等不同时段,我们在编排文章时首先是考虑道教自身的历史分段,再考虑文章的发表年代。

 

三、《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的框架安排及其首辑内容述要

 

根据编纂纲要精神,《百年道学精华集成》拟分为12辑:《道医养生》、《神仙信仰》、《历史脉络》、《人物门派》、《思想大要》、《经籍考古》、《道门科技》、《礼仪法术》、《文艺审美》、《道法旁通》、《著作提要》、《海外道学》。在此12辑中,前10辑大多属于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发表的论文选编,部分著名学者的未刊稿也酌情收录。考虑到国外报刊杂志发表的道学论文的特殊性,我们对这部分论文不打算全文收入,而是按照国别、地区予以综述,并且编辑目录索引,以方便读者查找和进一步阅读,《海外道学》即是这方面的综述成果;而《著作提要》则是关于道学研究著作的简要介绍。这项工作,拟参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方式,对近百年来道学研究比较重要的学术专著、专书予以介绍,包括版本、作者、基本内容、社会影响、社会评价等。

 

《道医养生》作为《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1分辑,选编的是论述道家与道教在传统医学养生理论与实践的文章。我们努力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高质量要求,树立精品意识,力争将工作做好。在这过程中,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诸如早期的、内部印行的、未曾发表的资料难于找寻,分类当中常常遇到交叉研究或综合性研究方面的论文,录校过程中生僻字、繁简体转化,等等。这些学术性和技术性问题,劳心费力,其进展历程颇像一次山行,中间有筚路蓝缕之辛酸,也有汗水挥洒过后的清爽。

 

《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第1辑《道医养生》共8册,现将各分册有关内容做一扼要介绍:第1分册《渊源、轨迹与基本精神》,收文内容涉及道医养生的文化渊源与发展轨迹、道医养生的哲学思考、道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与重要理念3个专题;第2分册《关联、影响与现代价值》,收文内容涉及道医养生与中医学的关联性、道医养生的心理调适智慧、道医养生与文学艺术、道医养生思想的历史影响及其现代价值4个专题;第3分册《道门医典与养生高士》,收文内容涉及道家经典及人物的医学养生思想、道教经典及人物的医学养生思想两个专题;第4分册《外丹与服食》,收文内容涉及外丹通论,外丹史,外丹炼制之药物、方法、设备,外丹术之历史影响,服食通论,日常饮食,药膳与食疗,药物治疗,辟谷养生9个专题;第5分册《房中、行气、存思》,收文内容涉及房中术通论、历代房中术、行气术通论、行气术个案、存思术通论、存思术个案6个专题;第6分册《内丹(一)》,收文内容涉及内丹通论、内丹史与内丹思想史、内丹与中国文化、内丹的价值与影响4个专题;第7分册《内丹(二)》,收文内容涉及内丹派别及诸家丹法、内丹典籍、丹道名家3个专题;第8分册《动功、静功及其他》,收文内容涉及动功通论、导引与按摩、武当武术、太极拳、养生长寿功、静功疗养、符咒、科仪与养生、四季养生、其他医学养生理法9个专题。在此编纂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祖国传统道学有关医药养生的智慧博大精深,无论在学术方面,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有重大价值。

 

(本文作者詹石窗,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百年道教研究与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教授;黄永锋,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百年道学精华集成》副主编)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引自人民网)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