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詹石窗:韩国权泰勋的内丹思想与技术实践考论*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7年2月9日

[内容提要]权泰勋是韩国现代著名的道教养生家、内丹理论家。他很早就学习儒家与道家的经典文献,19岁师承金一松先生修炼仙道。后来,他潜心研究内丹学,长期进行修炼,积累了丰富经验。他留下的《凤宇修丹记》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丹道著作。他的内丹理论,续《周易》与《参同契》之传统,得金丹派南宗之旨要。他理顺丹道与胎息之关系,强调“守规中”的基本原则,提出“以眼为旗帜”的闭炁技术进路,揭示了“正炁留则风邪自走”的丹道养生法理,强调了“诚”的态度对于内丹修炼的特别重要性,提供了内丹修炼的可操作模式与实践参照,为丹道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权泰勋;凤宇修丹记;内丹思想

 

权泰勋(1900-1994),字允明,号凤宇等,生于韩国汉城(今首尔)斋洞。其父历任大韩帝国法部检事局长、内部版籍局长等职。权泰勋4岁接触汉学,6岁读儒家“四书”,生母李氏专门为之传授传统调息法,这为权泰勋后来从事内丹实践与理论研究奠定了“童子功”。19岁时,权泰勋师从韩国道教炼师金一松先生。此后,权泰勋致力于丹道研修。从1929年开始,权泰勋先后10多次到中国考察,与广东罗浮山、江西龙虎山道教界名流多有交往。1986年,权泰勋组织韩国一批雅好道教内丹术的朋友、学生,创办了韩国“丹学会研精院”,出任社团法人儒道会理事长。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权泰勋勤于丹道实践,留下了丰富的丹道讲论著述。除了《凤宇修丹记》之外,尚有《天符经之谜与白头山族文化》、《民族秘传精神修炼法》以及小说《丹》等诸多作品行世。他早年致力于修炼,晚年不惜将其修炼秘诀展露给世人,难能可贵。

 

作为韩国现代杰出的道教学者、养生家,权泰勋的著述引起了韩国学界与道教界的关注。从20世纪末开始,韩国的丹学会研精院陆续整理出版了权泰勋的多种著述以及相关研究性论集,这为进一步探讨权泰勋的丹道养生思想乃至韩国的道教文化奠定基础。然而,在中国学术界,对权泰勋的著述几乎少有人问津,更遑论其研究了。近年来,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笔者有机会接触了权泰勋先生的丹道著作,经过研读,有了一些认识。现就其内丹思想渊源、特色与贡献、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诸方面略抒管见。

 

一、权泰勋内丹思想渊源

 

正如许多道学大家一样,权泰勋的内丹法门也是学有渊源的。关于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两句话:续《周易》《参同契》传统,得金丹派南宗旨要。现在,我就围绕这两句话展开论述。

 

1.续《周易》《参同契》传统

 

《凤宇修丹记》收有《原象》一篇谓:

首乾腹坤,天地定位。耳坎目离,日月明光。口兑手艮,山泽通气。股巽足震,雷风动作。实是乾坤之造化,而禀气于人也。大哉人乎,至诚为道,可以前知。一理存存,百体全全。是为合德妙用之专机也。机静则变,机动则化。动静之间,变化无穷。是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致心上之精灵,感以遂通天下之故。于皇上帝降于下民,昭昭感应,降我灵旨,授我〇〇,天下之能毕,天地其永有所依赖矣,以况于人乎?以况于鬼神乎?[1]

对于这一段论说,如海先生于《原象》后的小字说明里称之为“易经要旨,修炼精要”。不仅如此,如海先生还指出《原象》大旨乃出自《系辞传》,并且引述了《周易·系辞上》关于“《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为印证[2],这有助于帮助后人理解权泰勋《原象》的思想渊源。通过查考,我发现《原象》的核心理念不仅出自《系辞传》,而且符合《说卦传》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卦象阴阳对应原理。

 

本来,《周易》的《系辞传》、《说卦传》讲的是宇宙万物阴阳感通的一般道理。凤宇先生援引《易》辞以论说丹法,将八卦与人体主要器官组织对应起来,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内丹修炼的卦象旨趣,颇为精辟。

 

遵循《周易》的卦象,权泰勋的丹道论说还先后引述《参同契》、《黄庭经》等早期制度道教的经典文献,尤其是《参同契》更为其高度重视,他在《龙虎秘诀》中说:

至于《参同契》一篇,实丹学之鼻祖,顾亦参天地,比卦爻,有非初学之所能蠡测。[3]

研究丹道者明白,《参同契》系东汉炼丹家魏伯阳所作,该书将黄老之学与炉火之法汇通起来,谓其大要与《周易》理通而义合,故全称《周易参同契》。向来,道教界将该书奉为“丹经之祖”,在历史上占居特别重要地位。三国以来,为之作注者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五代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南宋俞琰的《周易参同契发挥》、元陈致虚《周易参同契分章注》、明蒋一彪《古文参同契集解》等。凤宇先生把《参同契》看作“丹学鼻祖”,表明他对该书也是很推崇的。《参同契》古奥难懂,凤宇先生为了让初学者能够明白丹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撰写了《龙虎秘诀》。“龙虎”概念在中国文化里,具有多重的象征涵义。风水学以“龙虎”为主穴两旁的护卫山峦,房中术以“龙虎”代表男女,外丹家则以“龙虎”暗示汞铅,内丹家引而伸之,作为内在的阴阳二气。考《周易参同契》中篇有云:“龙呼于虎,虎吸龙精。”此之所谓“龙虎”即是阴阳,《参同契》以“龙虎”为法象,暗示修丹本质就是调理阴阳,从而达到气血流行、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目的。权泰勋对于传统丹道是非常精通的,他以“龙虎”为题,叙说秘诀,可谓抓住了要领。

 

2.得金丹派南宗旨要

 

读权泰勋的修丹论说,笔者隐隐约约感觉其中蕴涵着金丹派南宗的一些思想迹象。

 

金丹派南宗系唐末以来道教的一个大宗派。该派以内丹为修道的主要法门,谓其丹法出自唐末五代的钟离权、吕洞宾。到了北宋时期,张伯端祖述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大法,故而被奉为开派祖师。因张伯端号“紫阳”,此派又称“紫阳派”。张紫阳之后,其道统由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承传,此五位传人在南宗历史上被奉为“五祖”。这个传授系统在早期基本上是在南方流布,与王重阳为首的全真道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格局,因此被称作“南宗”。

 

金丹派南宗传人注重实修,留下了众多的经典文献。唐末有《破迷正道歌》、《钟离正阳真人还丹歌》、《入药镜》、《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等。北宋时期张伯端撰有《悟真篇》,石泰撰有《还源篇》,薛道光撰有《还丹复命篇》,陈楠撰有《翠虚篇》,白玉蟾则有《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问道集》、《海琼传道集》等数十种著作,后人曾将之编为《白玉蟾文集》。

 

元朝时期,金丹派南宗继续发展,经典文献陆续增加。有热心之高道选择文献之要者,编为《修真十书》,其中包括:《杂著指玄篇》、《金丹大成集》、《钟吕传道集》、《杂著捷径》、《悟真篇》、《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盘山语录》、《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黄庭内景玉经注》、《黄庭外景玉经注》。这实际上是十二种文献,但习惯上一般把后面的三部“黄庭”系列合为一部,恰好为“十”。这些经典著作的内容大多为内丹学方面的。其核心精神在于和合天地人、调理精气神。这与权泰勋《凤宇修丹记》的基本主旨颇有吻合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金丹派南宗经典文献喜用《周易》卦象来阐述内丹大法。这一点从《钟吕传道集》开始即已略见端倪。到了张伯端的《悟真篇》,则几乎处处都可见《易》之卦爻象数。如该书的序言谓:

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乙;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周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4]

意思是讲,《悟真篇》的主体是由八十一首诗组成的。其中七律十六首,用于表征内丹修炼的“二八之数”。所谓“二八”本指旧时计量单位一斤十六两,后来用以形容金丹烧炼的“火候”之数,《悟真篇》借助外丹体制以述内丹修炼过程,以“乌肝”和“兔髓”暗喻精气药物,其中乌肝八两,兔髓也八两,合起来就是一斤,共有十六两,所以称作“二八”;就卦爻符号来看,“二八”也符合《周易》六十四卦的阴阳之数,因为六十四卦乃是十六的四倍,此又应于一日子午卯酉四时与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之数。至于绝句六十四首,按照《周易》六十四卦来排列;而五言诗一首,“以象太乙”,这又通于大《易》之“太极”法象;此后,又增加《西江月》词十二首,“以周岁律”就是合于一年十二个月。如此一来,《悟真篇》八十一首诗和十二首词,表面上看虽然是在叙说丹道,但深层次里却蕴藏着大《易》的卦象阴阳至理。

 

张伯端之后,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也都注重借助卦象来阐述丹道,尤其是白玉蟾的内丹学论述,画有大量的图像,而其所画图像往往有卦象在其间,例如《金丹大药诀》以口、鼻、眼对应坤、乾、震三卦和肺、脾、肝三脏;《金液还丹印证图诗》中有《乾坤法象》、《鼎器法象》、《铅汞法象》、《和合法象》、《真土法象》、《采取法象》、《制度法象》、《进火法象》、《退符法象》等共计二十种法象,真可谓处处有卦象,篇篇有《易》理。沿着白玉蟾的丹法路径,萧廷芝编撰的《金丹大成集》有《无极图说》、《天心图》、《玄牝图》、《既济鼎图》、《周天火候图》、《泄天火候符图》、《六十卦大候图》等一系列内丹修炼法象图。

 

查权泰勋的《凤宇修丹记》,可以看到“法象”也是最为关键的理念,其《原象》、《原象法要》、《原象或问章》都是围绕丹道“法象”展开的论述,该书附有《心印经》、《上药三品图》、《心印图》以及《三才咒》的阐述思路与宋元道教金丹派南宗颇相一致。从这个角度看,权泰勋的修丹法门乃是金丹派南宗的继承与发展。

 

权泰勋的修丹理论实践与金丹派南宗在旨趣上存在契合,这不是偶然的。一方面,金丹派南宗乃是内丹理论的主要创建者和实践团队,在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近代的韩国道教,很自然地会传播金丹派南宗的理论与法门;另一方面,权泰勋自小受到很好的文化学术传承与训练,他学习的儒家“十三经”,包括《周易》,而《周易》的象数、义理乃是金丹派南宗建立丹道理论的文化根基,这在根本上为凤宇先生的内丹学准备了思想基础。从13岁开始,权泰勋即与韩族仙道界巨人“右道坊主”金一松先生接触;在19岁时,权泰勋拜金一松先生为师;在25岁的时候,权泰勋拜访了中国广东罗浮山赫赫有名的“活神仙”王真人。罗浮山在历史上曾经是金丹家葛洪炼丹之处,南宋以来罗浮山更是金丹派南宗传播道法的基地之一,《罗浮山志》所列历代神仙人物中,石泰、陈楠、白玉蟾皆在其中。多种因素,使得权泰勋的道法理论与实践打上了深深的金丹派南宗的思想烙印,这很值得注意。

 

二、权泰勋内丹思想特色与贡献

 

权泰勋的修丹理论不仅学有真传,而且具有自己鲜明的思想特色。作为一位勤于丹法修行并且善于进行理论总结的大师,权泰勋为丹道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1.理顺丹道与胎息之关系

 

关于“胎息”与丹道的关系问题,权泰勋于《龙虎秘诀》有这样一段论述:

由是而胎息,由是而行周天火候,由是而结胎,莫不权舆于此矣。或者以为旁门小术,莫肯行之,惜哉!变化飞升之术,非愚所敢言,至于养神,千方百药,莫之与比。行之弥月,百疾普消。可不为之尽心乎?[5]

这段话把“胎息”与“周天火候”以及“结胎”放在一个时间顺序上论述,显示了“胎息”功夫与“内丹修炼”的密切关系。

 

顾名思义,“胎息”就是模拟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谓:“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由此可见,“胎息”作为一种呼吸法,其基本特点是不以鼻口鼓荡吐纳,其操作先是微细呼吸,最终达到闭气内息;而“结胎”则是形容修炼胎息功夫到了高深阶段,就好像自己有了“身孕”而结下胎儿一样,这便意味着修道成功。“胎息”也好,“结胎”也好,都是比喻、象征,这是我们读《凤宇修丹记》必须明白的基本前提。

 

至于“周天火候”乃是内丹修炼时引导内气于人体中运行的一种状态。本来,“周天”系古代天文学的一个术语,表示绕天球大圆一周,即以天球三百六十度为周天。道教将之引入修道理论中,成为医道养生的一个重要术语。就内丹学而论,“周天”有大小之分,“小周天”指的是导引内气运行于任脉、督脉。内丹家以为,如果能够引领内气打通任、督二脉,使之循环往复地运转,这就算炼成“小周天”功夫。与“小周天”形成对比,“大周天”指的是导引内气在人体十二经络中运转,如果能够如此,就算炼成“大周天”功夫。

 

在历史上,有关“胎息”与“周天火候”往往是分别论述的。例如《高上玉皇胎息经》以及幻真先生的《胎息经注》、《胎息秘要歌诀》等只言如何以意念引气,而不说周天火候;查《道藏》中诸丹经,一般也不阐发如何进行具体胎息功夫,例如《诸真论还丹诀》、《金晶论》、《还丹金液歌》、《纸舟先生全真直指》、《至真子龙虎大丹诗》、《玄珠歌》、《魏伯阳七返丹砂诀》、《大丹篇》等,或论丹法之神妙,或叙修丹之程序,均不涉胎息的具体操作。

 

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丹经使用了“胎光”、“投胎”、“成胎”、“圣胎”、“胎化”、“胎室”、“胎阳”、“胎灵”、“胎仙”、“胎元”、“龙胎”、“抱胎”、“母胎”、“胎气”、“脱胎”等,例如《真龙虎九仙经》、《龙虎中丹诀》、《诸真论还丹诀》、《修丹妙用至理论》、《丹经极论》、《元阳子金液集》、《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大丹直指》、《还丹歌诀》、《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金液大丹口诀》、《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等,这些丹经所言“胎”也都是比喻,用以表征内丹修炼正如女人怀胎一样,要经过十个月时间,火候数足,才能够脱胎换骨,超凡脱俗。在此类经典中一般也未涉及“胎息”的具体操作法门。

 

值得注意的是,《道藏》中确实有一小部分丹经论及“胎息”,例如《还丹众仙论》引述《阴真君三丹释理论》云:“煮炼不用数,洗泽亦无门。入鼎须知数,真言得火门。门用火候别,混沌气难分。胎息华池管,成人会火门。门门不失错,还成胎息身。”[6]意思是讲:内丹修炼,正如外丹炼制一样,开始“点火”的时候虽然可以不拘泥于数,但药物一旦入鼎,就得准确掌握火候度数。这种操持,正像婴儿借助脐带呼吸一样,应该顺应自然,才能成就“胎息”功夫。

 

追溯一下《道藏》中的丹经、胎息经的有关情况,再回过头仔细琢磨权泰勋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权泰勋的修丹理论与“阴真君丹法”比较接近,但却不是一回事。阴真君丹法是先讲“火候”,再讲“胎息”;而权泰勋的丹法则强调从“胎息”入手。在权泰勋看来,“胎息”就是内丹功夫的一个环节。他的论述连续用了三个“由是”,将“胎息”与“周天火候”及“结胎”联系起来,其间存在着递进关系。所谓“由是”可以理解为“由此而行”。这里的“是”作代词,表示“静心闭气”,所云“闭气”并不是不呼吸,而是心静神定的一种自然呼吸。“闭”字在上古的金文作“”,像门栓加一竖,表示门被插上了固定控件,不能随意拉动。秦汉时期的篆书将门内的“十”字加上一撇,变成“才”。门内置个“才”,表示合拢不能开。许慎《说文解字》谓:“闭,阖门也。从门;才,所以歫门也。”意思是说,闭,就是将两扇门板拉合。字形由“门”与“才”构成,“才”表示用以顶住门板的木棍。如此看来,“闭”就是切断外界干扰;引申到丹道养生领域,即表示在修炼时专心致志,控制气体从鼻口出入,能够做到这一步,就算“胎息”步入高境界。

 

然而,必须指出,胎息的实施是一个过程。尽管胎息的最高境界是“锁鼻闭气”,即停止气息从鼻口进出,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才能成功。先要缓和呼吸节奏,调匀呼吸长短数量。对此,权泰勋《龙虎秘诀》描述说,“入息绵绵,出息微微。常使神气相住于脐下一寸三分之中”;而“不须紧闭不出,至于不可忍耐。惟加意下送,略如小便时,所谓吹嘘赖巽风。苟能静心,垂头下视,眼视鼻白,鼻对脐轮,则炁不得不下。当其闭炁之初,便觉胸次烦满,或有刺痛着,或有雷鸣而下者,皆喜兆也。”[7]照权泰勋的说法,胎息有两个基本阶段:一是以意领气至脐下一寸三分;二是闭气。

 

在权泰勋看来,胎息并非修炼的最终目的,而是丹道修炼的一种步骤。由胎息入手,调理呼吸,而后再行小周天、大周天功夫,惟有如此,才能“结胎”。所谓“结胎”其实是正气汇聚于丹田的象征性说法。权泰勋修丹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把“胎息”与“周天火候”一体化。在权泰勋心目中,“胎息”与“周天火候”都是丹道修持的基本环节。如果说,“胎息”的最初步骤是“周天火候”的前提,那么“结胎”则是“周天火候”的圆满成果。从这个角度来讲,“胎息”是“周天火候”的开端,而“周天火候”则是“胎息”的高阶延续。这种看法既有理论升华,又具备可操作性,无疑是独具匠心的。

 

2.强调“守规中”的基本原则

 

如何调理呼吸,进入胎息状态?如何掌握“周天火候”?这是非常重要的丹道理论问题,也是具体的实践问题。

 

基于人的生命存在状况,权泰勋提出了发人深省的修养思路。他指出:“世人皆上盛下虚,每患此气之升而上下不交。故务要此炁之降而在中宫(戊己土),使脾胃和畅,血脉周流而已。”[8]权泰勋认为,世人的生命体,虽然有“气”的运转,却是偏行于上体,由此导致了下体气虚。修炼丹道,就是要解决这个要害问题。具体的操作,就是引导一阳之气降于下丹田,此即所谓“戊己”中宫。为了让学者抓住要领,权泰勋作了说明:

守丹之要,亦欲守在规中。[9]

这句话使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规中”。能否领悟“规中”,决定了修丹是否可以走上正道,也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什么是“规中”呢?在汉语中,“规”有多种意涵,而其本义当指画圆形的一种工具,即圆规。《墨子·天志上》:“譬若轮人之有规。”引申之,则以规所画之圆形也叫“规”。如汉代著名学者扬雄《太玄经》卷十《玄图》谓:“天道成规,地道成矩。”再引申之,则“规”又具法度、准则之意。至于“中”则有“中间”、“里面”、“内心”等诸义。“规”与“中”相连,构成“规中”的专有术语,首见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该书《中篇》谓:“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元代道士陈致虚诠释说:“规中,名造化窟也。若炼大丹于此,一符之倾,切须慎密。浮游者,常静而又常应。暂时不离此。用守者,勤勤内照,诚有所待也。此两句又为《参同契》中合尖处。”[10]按照这个说法,“规中”指的是“造化窟”,但“造化窟”又是什么呢?元代道士黄公望以“罔象”为造化之宗、金丹之祖,且示之以一圆图,他所画的“造化之宗”图就是“罔象”图,也是“造化窟”图,表示的是宇宙浑沌无际的本原状态,也是丹道之所以发生的始初状态。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元代道士陈冲素在《规中指南》一书中指出:规中者,“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人一身天地之正中。八脉九窍,经络联辏,虚闲一穴,空悬黍珠,不依形而立,惟道体以生,似有似无,若亡若存,无内无外,中有乾坤,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度人经》曰: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崔公谓之贯尾闾,通泥丸”[11]。据此,则所谓“规中”既是在天地之中,也在人体之中。陈冲素的描述采取了《周易》的卦象符号表征法,再加上了“黍珠”之类比喻,似乎在透露丹道修炼的某种奥秘,但措辞古奥难懂。倒是南宋道教学者俞琰的解释比较明确,他在《周易参同契发挥》卷中指出:“魏公谓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者,随真息之往来,任真气之升降。自朝至暮,元神常栖于泥丸也。”[12]从上下文的关联来看,俞琰所谓“规中”当是指“泥丸宫”。其位置在哪里呢?照《修真十书》卷四《杂著指玄集·谷神不死论》的说法,泥丸宫乃在脑部之中。该《论》写道:“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又曰昆仑、又名天谷,其名颇多。”[13]

 

稽考历史文献可知,古代内丹家对“规中”的解释存在许多差异。权泰勋所讲的“规中”既是承袭传统而来,但又有自己的理解。从《凤宇修丹记》的上下文关系来看,这个“规中”不是别的,正是对应于脾胃的“戊己土位”,也就是内丹家通常所说的“下丹田”。

 

权泰勋以“下丹田”为“规中”,体现了“效法天道”的精神。丹功修炼,依《易》卦阴阳爻而成规,在操持上乃以天体“黄道”为准绳。所谓“黄道”就是太阳周年视运动在天球上的大圆。天文学的现象显示,从地球的角度观察太阳,可知其运行并非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徘徊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即在天球上黄道两侧各八度,以构成日月五星与二十八星宿的舍居地带,总称为黄道带。按照这个理论,黄道是太阳于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之道。虽然太阳的视运动表现出某种“徘徊”,但从相对意义上仍可以说,天体运行,黄道居中,以之为准绳,即“守规中”。古人从天体运行的现象得到启发,形成了“尚中”的思想。相传黄帝“四达自中”。《周易》“图书”之学(指河图、洛书的专门学问)以“五”、“十”居中。孔子推崇“中庸之道”,老子提倡“守中”,《易传》崇尚“刚柔得中”,这些命题体现了先民对“中道”的特别关注,权泰勋的“规中”理论也具备“中道”的精神旨趣。

 

权泰勋强调“守在规中”,还有以圭表来象征“周天火候”的用意。“规”字与“圭”相通。依圭之法度而作器,遂有“圭表”、“圭臬”,以测日影。北齐刘昼《刘子心隐》谓:“三刚之动,可以圭表度也。”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二十四《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圭臬星经奥,虫篆丹青广。”由于圭表或圭臬这种器具是用来度量的,联想引申,它们又被作为准则、典范的比喻。在道教中,金丹又称作“刀圭”。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卷六《真土妙用章》称:“刀者,乃戊土中之铅也。圭者,乃戊己二土合为一圭也。离中己土,辅日之光,居于午上,故夏日热而冬日暖。午为阴之首,而日为阳,是以己土乃阳中之阴,象龙之弦气也。坎中戊土,助月之华,居于子上,故冬日暄而夏日凉。子为阳之首而月为阴,是以戊土乃阴中之阳,象虎之弦气也。”[14]此可证“规”又以“圭”为互相转换的法象。不仅如此,“规”还与另一谐音“龟”通。内丹修炼,或以龟息为法。灵龟闭气内息,如婴儿处胞胎之中,这正是内丹学的奥秘所在。联系这些论述,我们再细读权泰勋的论述,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将其修丹经验称作“龙虎秘诀”,而关于“周天火候”的掌握为什么要“守在规中”的根据所在了。

 

3.提出“以眼为旗帜”的闭炁技术进路

 

笔者注意到,权泰勋关于“闭炁”的问题,有两种写法,《龙虎秘诀》开头第一段用的是“气”,在论说如何静心时都使用“闭气”,但在论说“胎息”时开始用“闭炁”。在道教文化中,“炁”与“气”的意义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却存在区别。一般而论,“气”多用于后天情形,例如通过进食获得米谷之“气”,而言及先天问题时则多用“炁”。

 

为了说明如何“闭炁”,权泰勋的《龙虎秘诀》引述了《黄庭经》两句诗:“神仙道士非有仙,积精累气以为真。”这两句见于《黄庭内景玉经》第二十八章。考金丹派南宗经典文献《修真十书》所收的《黄庭内景玉经》版本,其原文作:“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15]笔者以为,文本发生差异,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权泰勋或许是意引,而非准确征引,二是后人在整理权泰勋文稿时存在校对差错。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权泰勋的基本思路。

 

关于“闭炁”概念,权泰勋在标题之下有个小字注解:“或曰伏炁,亦曰累气。”这说明,权泰勋看出了文献中的不同说法。他以“闭炁”作为小标题,可见是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有所选择的。不用“累气”或“闭气”作标题,而用“闭炁”,体现了权泰勋注重的是由后天返先天,即他所说的“逆推功夫”。之所以强调“先天”,是因为“胎息”乃是“归根复命之道”[16],而“归根复命”其实即意味着返回先天、返老还童、羽化登仙。

 

如何“闭炁”呢?权泰勋指出:

者,以眼为旗帜。之升降,左右前后,莫不如意之所之。[17]

照权泰勋的说法,“闭炁”并不等于“炁”的静止不动;相反,“炁”会随着意念关注点的不同而运行于不同部位。从这个意义来讲,“闭炁”实际上是关闭了外界的干扰渠道,专心致志地让心神来导引内炁运行。“炁”的运行不仅有升有降,而且能够按照炼气者的意念在左右前后运转。文中所谓“如意”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念导引内炁运行。“莫不如意之所之”这句话颇有味道,权泰勋先后用了两个“之”字,第一个“之”表示“行”,第二个“之”表示修炼者希望到达的人体部位。

 

在上面引述的言辞中,最具亮点的是“以眼为旗帜”一句。这是什么意思呢?权泰勋作了很好的解说:

之升者,上其视;欲之下者,下其视。闭右眼,开左眼,以上其视,则左旋升;闭左眼,开右眼,以上其视,则右亦旋升。下用任脉于前,上用督脉于后。而神行则行,神住则住。神之所至,无所不至,莫不以眼为令,如军中用旗帜,且欲上视,不须开眼,只转睛上视,亦得也。[18]

这段话叙述了如何“以眼为旗帜”的多种方式:一是引领炁之升降,靠的是眼睛的上视或下视;二是引领左侧之炁旋转上升靠的是闭右眼而开左眼,让左眼上视,则左侧之炁即上升;三是引领右侧之炁上升,靠的是闭左眼而开右眼,让右眼上视,则右侧之炁即上升。眼睛向下,可以引导任脉之炁下降;眼睛向上,可以引导督脉之炁沿着脊柱上升。按照权泰勋的经验,眼睛就像军队里的令旗,内炁的运行完全可以听令眼睛指挥。眼睛就是“神”,眼的朝向决定了炁的走向。

 

稽考起来,权泰勋“以眼为旗帜”的闭炁内息功夫与《黄庭经》有一定的关联。《黄庭内景玉经·天中章第六》谓:

通利道路无终休,

眉号华盖覆明珠,

九幽日月洞空无。[19]

所谓“通利道路”可以理解为体内经络炁道畅通无阻。如何达到这种情况呢?《黄庭内景玉经》告诉我们,靠的是“华盖”下的两颗“明珠”,亦即双眼。按照《黄庭内景玉经》的描述,这双眼睛就像日月一样可以照亮“九幽”里的所有地方。在中国,“九幽”最初是与“九天”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九天”指的是天的最高处,而“九幽”便指天的最低处。后来,“九幽”被引入丹道学领域,指的是“虚危穴”,在五行上属于“水”,在二十八星宿上属于“玄武”七宿系列。另外,“九幽”也指人体脑部深处。梁丘子注引《玉辰行事诀》称:“眉上直入一寸为玉璫紫阙,左日右月。”又引述《玉历经》曰:“太清上有五色华盖九重,人身亦有之。当存目童如日月之明也。”[20]这样看来,“九幽”深处有个“宫阙”,其名曰“玉璫紫阙”,这当然是比喻,至于“左日右月”则暗示双眼。所以闭炁的时候就要存想自己的双眼像日月那样明亮。梁丘子对“九幽日月”的注释已经体现了将意念贯注于双眼,从而引领内炁汇聚脑部泥丸宫的思路。权泰勋的《龙虎秘诀》论“闭炁”时先引述了《黄庭经》,想必对《黄庭经》的存想之法有所继承。

 

不过,对照起来,权泰勋关于“以眼为旗帜”的技术进路对《黄庭经》存想双眼如日月的法度还是有超越的。《黄庭内景玉经·天中章》所讲的“存想”双眼法的功能是“照幽”,即让脑部泥丸宫亮堂起来;而权泰勋则赋予双眼极大的主动性,成为导引内炁运行的号令。其所涉范围已经超出了脑部,而适用全身,他用军中旗帜来比喻眼睛,既形象,又彰显了双眼在闭炁程序操作过程中的独到作用,体现了新的创造。

 

三、权泰勋内丹思想的当代价值

 

权泰勋先生的内丹思想颇具理论创造性和实践价值,对于当今人们健康生活的裨益是多方面的。

 

1.揭示了“正炁留则风邪自走”的丹道养生法理

 

为什么要修炼内丹?简单讲,就是为了健康生活。然而,内丹何以有益健康生活?其机理何在?这是不容易解释明白的。权泰勋从人体正邪的矛盾关系入手予以论说。他说:

与风邪,如冰炭之不相容。正留则风邪自走,百脉自然流通三宫,自然升降。疾病何由而作乎?稍加精勤,则必至于延命却期;得其糟粕,亦未有不安怡令终者也。爱之欲其生,愚常以此为诸君子赠,亦相爱之道也。[21]

权泰勋用“冰炭”作比喻,阐述了“正炁”与“风邪”的相互对立状态。在他看来,人之所以有病,是因为“风邪”作怪。如果能够兴正炁,那么“风邪”自然逃窜,无法兴风作浪,人体也就平和康健。

 

什么是“风邪”呢?中医将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热六种,称为“六淫”。依照中医的看法,“风邪”乃百病之长,寒、湿、燥、热等邪气,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如,“寒”与“风”结合,成为“风寒”之邪,“热”与“风”结合,成为“风热”之邪,“湿”与“风”结合,成为“风湿”之邪,“暑”与“风”结合,成为“暑风”之邪,“燥”与“风”结合,成为“风燥”之邪,“火”与“风”结合,成为“风火”之邪。鉴于“风邪”在致病中危害最大,向来,中医家都重视祛风邪。权泰勋所讲的“风邪”与中医作为致病大敌的“风邪”有一致之处,但其内涵更加丰富。在他心目中,只要祛了“风邪”,百病就无法侵袭。由此可见,“风邪”就是扰乱人体健康的总代表,也可以看作疾病成因的一个符号代码。

 

如何避免风邪的侵袭?权泰勋为世人指出了一条重要路子,这就是通过内丹修炼而加强自身正炁。在他看来,修习丹道得法,百病普消,丹道就是治病防病的自身良药。权泰勋是从“治未病”的立场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他说:“医家治病于已病之后,道家治病于未病之前。”[22]他讲的“医家”应该是指一般的医生,而非圣明之大医家。其实,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之开篇《上古天真论》早有“圣人治未病”的说法,显然是受到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一直是道家奉行的养生大要。权泰勋“扶正祛邪”的思路正是基于这个理论基础而展开的论述,对于当今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而言具有直接的警示意义。

 

2.提供了内丹修炼的可操作模式与实践参照

 

既然修炼内丹对于扶正祛邪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雅好养生的人们就应该努力施行。为了让修习者有所遵循,权泰勋将自己长期修炼内丹的经验作了很好的总结,从而建立了以“闭气”为下手功夫的丹道操作模式。他不仅为初学者阐述了内丹修炼的基本程序——静默调息十六法,而且说明了“周天火候”的实际表现状态。他指出:

周天火候者,不过曰热遍身也。神相住于腹脐之间。当此之时,若能加意吹嘘,则温温之从微至著,自下达上(热所至,渐渐开豁上达),如花之渐开,所谓华池生莲花也。保守稍久,热渐生盛,腹中大开,如同无物。须臾,热即遍身,此所谓周天火候也。[23]

这段描述“周天火候”的文字颇为简洁明确。向来,内丹秘籍有所谓“药物易知,火候难准”的说法。更有故弄玄虚者,将“周天火候”讲得神乎其神,令人如坠五里云雾之中,无法掌握其要领。历史上不少内丹典籍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是因为修炼之人担心“道传非人”,恐泄露天机,故而不敢直说,而多闪烁其词,甚至通篇充满隐语,让人摸不着头脑。权泰勋是玄门嫡传之人,他当然懂得门内规矩,所以怀着极认真的态度来阐述“周天火候”,从《龙虎秘诀·题诀尾》多次使用了“知罪谨书”这样的言辞来看,权泰勋是非常了解“泄露天机”是必须承担责任的;不过,由于时代变迁,其丹法传播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动荡的时局里,民不聊生,传统文化传播更是陷入困境,如果再不将奥秘以明白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人们也就不甚了了。正是从丹道传播与初学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权泰勋敢于承担责任,实事求是地展露了“丹道”端底。他以“热炁遍身”四个字概括“周天火候”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切要之处,而关于热炁是如何“从微至著,自下达上”的过程描述以及“华池生莲花”的比喻,更使读者豁然开朗,从而增强了初学者的信心。

 

基于引导初学者入门的考虑,权泰勋在《原象法要》中描述了静室调息默想所见种种现状:

回光于原象文字,暗中微光,导前现无数之状,忽生忽灭,恍惚难测。寂然久坐则又至,现状虽多而少正确。现状者,无非杂同散异。然而忍耐苦劳,益坚其志。现状虽多,将至单纯。再进一步,有意的,或现或否。锐意推进,或预知天时阴晴、人之去来;或能隔壁见物,隔物透视,或成或否,心不自由。更进一步,无心中未来事物,昭昭于眼前,都是无心中现状。[24]

内丹修炼,静默调息,在开头往往会产生特异感受。有视觉方面的,有听觉方面的,有味觉方面的,有嗅觉方面的,甚至还会有触觉方面的。权泰勋将此类感受称作“现状”。产生“现状”,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有人喜见而刻意追求,结果越陷越深,形成诸多幻觉而不能自拔,那是误入歧途了。对此,权泰勋告诫初学者:心不专一的时候产生的种种现状,“虽多而少正确”,可见这时候的“现状”其实都是幻觉。内丹修炼是不能被幻觉牵着鼻子走的,而应该把它们排除掉。因为它们是杂念所引发的,所谓“心猿意马”形容的正是这种情况,因此必须放下。排除杂念引发的现状当然是痛苦的,但唯有放下,才是正道;唯有放下,做到“无心”,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内丹景象。这段描述再现了内丹修炼初阶的各种情景,有反面,也有正面。对于内丹修炼的初学者来说无疑具有正面引导的价值。

 

3.强调了“诚”的态度对于内丹修炼的特别重要性

 

权泰勋在对闭炁胎息、周天火候问题作了论说之后,特别强调了“诚”在丹道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他说:

清明之上结于泥丸宫。仙家所谓玄珠,佛家所谓舍利,有必然之理。至于成道与否,在人诚如何耳,但早达为贵。抑又闻之,所谓以火炼药,以丹成道,不过以神御,以气留形,不须相离。术则易知道难遇,纵然遇了不专行。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故凡学者,以诚为贵。[25]

这段话先是描述了内丹修炼到了一定程度时产生清明之炁上结泥丸宫的情形,接着阐发了“以丹成道”的关键在于一个“诚”字。什么是“诚”呢?最初,“诚”表示的是通过言辞来和解。古代战争,持续到一定阶段,双方为了停战而谈判,需要有信誉,“诚”即表示双方相互信任。此后,“诚”的意涵逐步延伸,成为人事交往的一种重要准则。在古代,儒家与道家都非常重视“诚”的道德品质。《论语·子路》谓:“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礼记·大学》称:“诚于中,形于外。”《礼记·中庸》有言:“诚者,自成也。”《礼记》的论述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儒家对于“诚信”的高度重视。而道家则把“诚”作为人格修养的基本要求。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称:“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老子这番话是在阐发“抱一为天下式”思想的时候说的,所谓“抱一”就是以大道为本根,形成治身与治国的基本模式,持之以恒地实施。按照老子的思想,以道治身、治国,需要有“诚全”的信念和态度。宋元时期的丹道大师李道纯将儒家《中庸》里的“诚明”理论与道家的“清静”思想联通起来,提出了“诚明静定”的圣功修养法门。引申到内丹修炼领域,“诚”就是要树立坚定信念,让内心静定,不受外界引诱干扰,专心致志地调理内气,从而由后天而返先天,权泰勋谓此为“燕处超然”,惟有如此,才能有所成就。显然,权泰勋关于“诚”的论述包含着相当丰富的道德理法内涵。

 

在今天看来,“以诚为贵”不仅是修丹养生的入门要求,而且是做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品质。在世间不断出现欺诈的不良现状的情况下,重新温习权泰勋“以诚为贵”的论述,颇能得益。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批准号:14ZDB118)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道教善书收集整理与分类研究》(批准号:skgt201106)阶段性成果。

 

注释:

 

[1]权泰勋:《原象》,载《凤宇修丹记》,第6页,回想社,檀纪四三一九年三月。以下凡引述《凤宇修丹记》皆出此版本。按:笔者引用时对原文作了新的标点,下同。

[2]按:如海的引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作“感以遂通天下之故”。笔者查考阮元《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注疏》等版本,均作“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3][5][7][22]权泰勋:《龙虎秘诀》,载《凤宇修丹记》,第1页。

[4]《修真十书》卷二十六,《道藏》第4册,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影印本,第712页。

[6][13]《道藏》第4册,第336618页。

[8][9][16][17][18][21]权泰勋:《龙虎秘诀》,《凤宇修丹记》,第2页。

[10]陈致虚:《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卷中,《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82页。

[11]陈冲素:《陈虚白规中指南》卷下,《道藏》第4册,第387页。

[12]《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85页。

[14]《道藏》第24册,第22页。

[15]梁丘子:《黄庭内景玉经注》第二十八章,《修真十书》卷五十七,《道藏》第4册,第863页。

[19][20]梁丘子:《黄庭内景玉经注》卷上,《道藏》第6册,第519页。

[23][25]权泰勋:《龙虎秘诀》,《凤宇修丹记》,第3页。

[24]权泰勋:《原象法要》,《凤宇修丹记》,第7页。

 

(作者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2期)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