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杨华明:当代中国基督教研究的进路与趋势——从近期学术动态观之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6年12月14日

现下中国基督教学科的发展承袭了近年来多重进路并行发展的稳定态势,呈现出一派思想研究绿树常青、史学研究根深蒂固、实证研究花繁叶茂、经典研究果实丰硕、交叉学科枝条延绵的生动画面。

 

一、思想研究之树长青

 

相较于宗教学科的其他研究领域,中国基督教学术研究素有重思想、究义理之学术传统。这与其作为一门基础性、理论性与学术性较强的人文学科之特质息息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始,关于基督教的大量介绍性、探索性与基础性的著作与译作相继问世。这类作品大多为概述、导论、答疑性著述,具有填补学术空白、介绍相关宗教文化知识的功能。进入21世纪以来,基督教学术的思想研究进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深与拓展。这一时期的成果,既有宏观基督教神学教义的译介与述评,又有微观神学思想观念的探讨与反思;既有基督教思想史鸿篇巨制的引入,又有阶段性神学思潮的论述;既有基督教教派神学特质之评介,又有个别基督教思想家的神学观念之阐述。随着新一代接受过基督教学术专业训练的中青年学者羽翼渐丰,这一时期的基督教思想研究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翻译与概论式介绍,而更体现在一批颇具专业素养且兼具中国学术研究特色的研究者对基督教思想某学派、某思想家、某核心问题或范畴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特点。传统的“批判性研究”有衰落之势,而“同情式理解”则渐趋上峰。

 

近几年来,实证研究之风吹入宗教学研究领域,这向素来侧重思想研究的基督教学术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给了基督教思想研究学者一个停歇脚步、看顾现实从而反思理论的契机。思想研究并未止步于实证研究浪潮汹涌之际,而更在关照现实、关照中国国情的处境中寻得了新的方向。总体而言,本阶段的基督教思想研究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可喻之为基督教学术研究中的一棵常青树。从2014年度的学术出版来看,基督教思想研究主要体现在多本相关译著的出版。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奥尔森著,吴瑞诚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4月)一书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长达两千年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史,该书一改思想史传统上采用的晦涩难懂的概念演变历程,而是以深入浅出的论说方式将一部内容丰富、情节有趣的基督教思想史呈献给读者,堪称历史神学的典范之作。不同于一般的教义史著作,《论基督教教义的发展》([]纽曼著,王雪迎译,三联书店20149月)立足区分教义之“发展”与“蜕变”阐释了基督教教义的发展观。作者提出,判断教义真正的发展有七个标准,并将这些标准运用于对从使徒时代到19世纪天主教会教义发展的考察当中。本书探讨了英国国教与罗马天主教之间的教义分歧,其观点在学术界也引起了较大的争鸣。中英文对照版本的《牛津通识读本:基督教神学》([]戴维·福特著,译林出版社20146月)以提问式叙述手法向读者展现了基督教信仰的基本原则与神学的核心问题,论及拯救观、上帝观、原罪说等问题,探究了神学中体验、认识和智慧的本质,并为读者提供了解读神学文本的基本方法。

 

关于基督教研究方法论问题,2014年出版了一部值得推荐的著作《基督教研究方法论》(陈俊伟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5月)。该书作者是汉语学界知名神学研究学者,内容涵盖系统神学方法论、基督教历史研究方法论、经典释义方法论、实践神学方法论等方面,是近年来汉语学界基督教研究达到一定阶段得出的研究成果,也是汉语学界对基督教研究方法探索与反思的新尝试。

 

除了思想、教义、神学方面的通史、通论与方法论研究,2014年度还出版了多部阶段性研究与个别神学范畴研究。

 

《现代基督教思想(上下)》([]利文斯顿著,何光沪等译,译林出版社,20143月)是在1999年版的《现代基督教思想》的基础上的增订版,旧貌换新颜。新版篇幅增加一倍,全书长达近2000页,内容涵盖了从理性宗教到浪漫主义、从观念主义到信仰主义、从圣经批判到自由主义、从保守主义到新托马斯主义、从历史神学到自然主义神学、从辩证神学到实存主义神学、从梵二会议到解放神学、从政治神学到过程神学、从福音派神学到诸宗教神学等400年来各大思潮的神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关于基督教思想的论述,可谓一部全方位、多维度介绍、阐释及评述现代基督教(包括非基督教、反基督教)思想的经典之作。《二十世纪神学评介》(葛伦斯、奥尔森著,刘良淑、任孝琦译,上海三联书店20143月)一书对20世纪的重要神学家和神学思潮进行了全面介绍与评述,并以上帝的超越性与临在性两个包含辩证关系的主旨对20世纪诸位神学家与神学思潮在整个基督教思想史上进行了定位,是一部了解当代基督教神学的典范著作。

 

《复活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凯文·J·麦迪甘、乔恩·D·列文森,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1月)向读者介绍了当代学者有关复活概念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复活概念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展开了论述。本书对复活概念的论述向前追溯至古代以色列和早期基督教社团,论及古代犹太人及早期基督教社会的价值观,有助于读者从历史、文化、社会、伦理的角度理解基督教中的复活概念。《基督论》(申合修,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5月)一书属于天主教神哲学院统编教材系列,本书从《圣经》、历史和神学三个层面对耶稣进行了研究:论及耶稣的身份与工作、古今教会对耶稣的经验、耶稣之神人二性的辩证关系,是中国神学研究界对基督教中的基督论教义深入研究的尝试与成果。

 

《尼采与基督教——尼采的<敌基督>论集》(刘小枫编,田立年等译,华夏出版社,20141月)是一部围绕尼采的著作《敌基督》对尼采与基督教的关系展开论述的文集,针对尼采攻击的是哪种基督教,尼采寻求的是何种神等问题展开阐释。该论集既有助于学界反思尼采关于基督教的观点,亦有助于读者从新的视角与维度理解基督教的另一种形象。

 

二、史学研究之根深植

 

追本溯源、探古鉴今素来是人文学术研究的传统之道。思想研究原本就是思想史研究,无论是基督教神学教义的发展,还是历代基督教思想家的前后相承,都离不开历史的载体,因此重思轻史之观不可取。在基督教研究领域,思想研究与史学研究一向是携手并进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宗教是文化”与“批判性研究”方法论占主导之际,除了介绍性、知识性的基督教文化通史、简史类作品外,基督教史学研究多从基督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角度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立场对基督教历史、尤其是基督教中国史进行批判性研究。有些内容因时代与视域之局限难免有失偏颇。进入21世纪,基督教史学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涉猎面遍及中外,贯通古今。在“宗教是宗教”观念的引导下,从基督教本身乃为一种宗教、而非仅是某种历史文化现象入手研究基督教历史的方法成为主流。基督教历史作为一种宗教历史的个殊性凸显出来,近代基督教在华史也便不再简单等同于帝国主义侵华史,而更多的是以客观论述、辩证反思的方式研究基督教史。近年来,中国学界基督教史的研究更趋于细化与深入,既有立足客观分析的通史研究,又有考察具体历史场景的阶段性历史研究;既有地域性基督教史研究,又有历史人物个案研究;自然也不乏有关世界基督教史的译介作品与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基督教史的论著中译本问世。2014年度的基督教学界在史学研究方面承继了近年来的成果,出版专著数目颇丰。

 

《中国基督教(新教)史》(罗伟虹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5月)立足中国近现代至当代的历史背景,从中国社会变迁之角度考察基督新教在华史,以清末、民国、社会主义三个历史时期的分野对新教入华近200(1807-2002)的历史进行了梳理。该书作者融合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多位专家,研究内容涉及西方各国早期来华传教差会之传教范围与传教方式;各教派的传教特点;相关传教士的经历及贡献;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冲突与融合;20世纪以来中国基督教的本土化进程;基督教社会文化事业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该书立足史料,客观分析,是一部关于基督新教在华史全方位、多维度、多领域的基督教史学著作。

 

除通史外,2014年度还有阶段性基督教历史研究著作问世。《基督教与20世纪中国社会》(姚伟钧,胡俊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月)一书考察了从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到2000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历程。作者将这一历史时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01-1922年为基督教传华的“黄金时代”;1922-1937年为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的重要进程;1937-1949年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基督教;1949-2000年为西方差会体制终结、开启基督教历史新乐章的时期。《百年禁教始末——清王朝对天主教的优容与厉禁》(胡建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3月)一书对天主教在清王朝的发展历史做了梳理,作者以纪事本末体的写作手法从“教案”入手阐述了清王朝对来华天主教从优容到厉禁的转变。是中国基督教历史研究领域在清王朝禁教政策研究方面的一项学术成就。

 

对在华传教士的研究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近期相关的著作与译著有多部。在《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邓恩著,余三乐、石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1月)一书中,美国现代耶稣会士邓恩论述了以利玛窦、汤若望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士事业百余年间(自1552年沙勿略在上川岛去世至1669年康熙为汤若望平反昭雪这一历史时期)的萌芽-发展-繁荣-衰落的历史历程。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时期传教事业之成败结果得出“文化适应”是最佳传教方式的结论。该书配有多幅作者采集拍摄的图片资料,史料详实,图文并茂,为读者呈现了真实的历史影像。《优雅的福音——20世纪初的在华美国女传教士》([]简亨特著,李娟译,三联书店20149月)立足女性主义视角,对20世纪初美国帝国扩张历程中女性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梳理与考察,助长了美国女性主义的发展,为改变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契机。本书搜集整理了近40位女性的私人信函以及美部会、美以美会的档案资料,附以珍贵的历史图片,考察了美国女传教士群体兴起的历史背景与女传教士在华的生活及影响,从侧面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女性的处境,是一部通俗而不失学术严谨性的中国基督教史著作。《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贝奈特著,金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月)系“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之一,通过对新教来华传教士林乐知的日记、书信、手稿等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林乐知从出生到1883年的经历进行了系统研究,是一部传记体著作。该著作为学界研究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后更名为《万国公报》)提供了独具权威的资料。

 

《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利玛窦著,文铮译,商务印书馆20141月)一书记录了利玛窦从准备进入中国直至其在中国去世前的所见所闻。本书译自意大利文原版,相比于以前中华书局以《中国札记》为名出版的同一著作在内容上更接近原版。

 

《北京基督教史》(杨靖筠,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2月)是一部区域基督教史研究著作。该书对于北京地区基督新教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整体梳理,通过自传教士入北京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的历史考察,归纳出北京基督教发展的规律和地域特征。

 

与思想研究领域更偏重对西方学术成果之考量不同,中国学界在基督教史学研究领域的重心在于中国基督教史,除了一些介绍性、知识性的世界基督教史著作外,学界出版的大多此类作品更偏重基督教在华史、传教士、差会研究等内容,这当然有语言、文化等障碍的原因,而近几年来兴起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思潮更是推进了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不过,对西方基督教史的研究也并非中国学人完全忽略的学术空白。《英国教会史论文集》(刘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月)涉及英国教会的教区管理制度、信仰传播使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与王权统治的关系等多方面内容,是中国学界研究西方教会史的一个尝试。《宗教改革掠影:路德、加尔文思想综述与信仰告白》([]罗伯特·高德福瑞著,何德泽译,群言出版社20144月)探讨了宗教改革领军人物路德、加尔文等人的思想,论述了与宗教改革相关的信条,阐释了教会建制的重要性,为中国学界研究宗教改革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

 

三、实证研究之花繁茂

 

实证研究与田野调查在近年来基督教研究领域可谓异军突起,学术成果也从零星的个案调研报告类作品发展为全国性或区域性研究专著,内容关涉历史溯源、问卷设计、田野调研、现象描述、特点归纳、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等多个方面。近来的相关成果也不在少数。

 

2014年出版的基督教实证研究全国性研究专著《中国基督教田野考察》(唐晓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4月)一书,是作者在中国十余个省区市展开基督教现状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对中国基督教进行概览式研究的著作,本书内容涉及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农村基督教的民间信仰化特征、中国基督教地域性差异特征、边疆少数民族的基督教信仰问题以及云南省基督教发展现状个案研究。

 

《广西基督宗教历史与现状研究》(颜小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1月)则是本年度实证研究区域性研究专著的代表作。本书通过历史文献与田野实证考察,对广西的基督教历史与现状作了分析,探讨了广西民族地区基督教的发展脉络、传统民族信仰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与互动,考察了信徒信仰的原因、方式和特点。本书填补了国内在广西民族地区基督教现状研究的空白,是一部从历史学、宗教社会学、民族学和宗教人类学多学科角度考察和分析基督宗教问题与现象的实证研究著作。

 

另有三部区域研究既可放在史学研究之列,亦可置于此处实证研究的标题下,因为凡做基督教区域调研考察,必定要究其历史渊源,这三部著作为在河南、东北地区和潮汕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提供了必要的历史背景与史料资源。《基督新教在河南的传播与发展研究(1883-1949)》(董延寿,人民出版社20147月)对基督新教在1883年西方传教士进入河南到1949年从河南撤出60余年期间在河南的传播与发展展开了考察。为学界研究基督新教在河南的传入、其传教特点及其展开的文化教育活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东北社会(1866-1931)》(邱广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0月)对18661931年期间基督教会在东北社会展开的布道、教育、慈善等事业进行了考察,给学界了解基督教与近代东北社会互动、调适之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坚忍与守望——近代韩江下的福音姿娘》(蔡香玉,三联书店20146月)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潮汕地区基督宗教女性信徒的生活经历。通过对这一特殊时代之特殊人群的信仰生命考察,可以管窥当时潮汕地区的社会情境与女性地位,为今天学界研究潮汕地区基督宗教现状与女性基督徒的状况与特质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依据。

 

四、经典研究之果丰硕

 

基督教学术研究除了思想、史学与实证三条主干以外,《圣经》研究与历代学术经典研究亦是不容小觑的重要内容。圣经经卷释义、圣经语言研究、圣经神学研究、圣经历史研究、圣经文学研究、圣经版本研究以及读经方法研究等等,皆属圣经研究之范畴。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国内学界此前在《圣经》研究领域多以译著为主,在圣经文学、个别经卷释义与圣经历史研究方面也有一些专著问世。2014年出版的《圣经》研究成果体现在经卷释义(《罗马书》、《士师记》与《创世记》)、圣经文学、读经方法等方面。

 

《罗马书》(坎伯·摩根著,巩咏梅、于国宽译,上海三联书店20143月)属于“摩根解经丛卷”系列,从保罗问安、保罗关怀收信人以及写信缘由三方面阐释了《罗马书》内容,是基督教学界和神学院研究《罗马书》的一个重要参考文献。《士师记注释》(曾祥新,上海三联书店201410月)属于“天道圣经注释”系列,该解经丛书属于汉语学界圣经注释之典范,融合了当代最新的圣经研究成果。《古代经注(1-800年)——<创世纪>1-11章》([]安德鲁·劳斯主编,石敏敏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月)是一部古代注疏汇编,集基督教古代教父安波罗修、奥古斯丁、俄利根、德尔图良等人关于《创世记》1-11章的注释与评论,是研究《创世记》之经典著作,也是研究古代教父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

 

2014年的《旧约》研究方面有两部译著值得关注,一是《旧约》读经方法的著作,一是关于《旧约》中先知的研究。《今日如何读旧约:希伯来圣经导论》([]巴瑞·班德斯塔著,林艳、刘洪一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月)是美国大学中的一部希伯来圣经教科书,也是一部读经方法著作,给读者提供了如何阅读《旧约》、如何释经以及如何评价他人释经的方法依据。《上帝的代言人——旧约中的先知》([]汉密尔顿著,李源译,华夏出版社20141月)以古典学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摩西、阿摩司、何西阿等希伯来先知的言行与思想。

 

《圣经比喻》(叶舒宪,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4月)是近年来中国基督教学术界在圣经语言和文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书中所言“圣经比喻”包含三个方面:经文中具有隐喻与象征意义的意象、《圣经》叙述语言和对话语言中所使用的修辞性比喻以及带有说理、劝诫或讽刺目的的比喻性小故事。作者通过《圣经》中几十个比喻阐释了《圣经》经文中包含的象征意象系统,为读者阅读、理解《圣经》提供了线索与路径。

 

除了《圣经》研究外,还有两部基督教历代经典作品的译著值得一提。“基督教经典译丛”之《护教篇》([古罗马]查士丁著,石敏敏译,三联书店20146月)收录了殉道者查士丁的主要著作“护教首篇”、“护教次篇”及“与特里弗对话”。通过对希腊哲学思想的扬弃,查士丁以希腊理性思维的方式论说了上帝的启示、三位一体、道成肉身以及救赎论等基督教基本教义。《天主实义今注》([]利玛窦著,[]梅谦立注,谭杰校勘,商务印书馆20146月)对明代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的中文对话体著作《天主实义》的文献来源及成书过程做了介绍与分析,并基于不同版本的《天主实义》校勘本,加入大量注释解释此书成书的西方经院哲学和中国宋明理学。

 

五、交叉学科之枝延绵

 

中国当代基督教学术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依托哲学、历史、文学、美学、政治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研究往往侧重于从哲学、历史、社会、文学与文化的角度展开研究,作为基督教研究核心的神学思想则受到轻视。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基督教研究是进入21世纪后基督教研究开始向神学思想领域倾斜才正式发展起来的。但这并不是说基督教研究全然断绝了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事实上,当基督教学术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与传统和新兴的学科发生关联与互动,这既是基督教研究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出路,也顺应了新兴学科应运而生的时代要求。除了传统的哲学、历史、文学等学科与基督教研究的交叉互动,近些年来日益兴起并完善的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等学科也进入了基督教研究者的视野,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等学科都在基督教研究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综观近期基督教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著作,可以看到基督教与人类学、文学、伦理学、法学、科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都取得了颇丰的成果。

 

《人类学基督教研究导读》(黄剑波、艾菊红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10月)基于国内外基督教人类学研究现状与关注焦点对“基督教人类学”学科进行了概论知识性介绍,并指出了中国基督教人类学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是国内宗教人类学在基督教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基督教-文学研究有两部著作值得在此提出。《当代文学理论与圣经批评》(梁工,人民出版社20143月)聚焦当代圣经研究从历史批评向文学批评的范式转型,探讨了圣经的文学特质,内容涉及圣经文本的形式批评、修辞学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符号学批评、叙事学批评、对圣经的读者中心批评、心理学-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以及包含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生态批评在内的多种意识形态批评,并揭示出圣经批评对文学理论建构的意义。《圣俗相依:刘建军教授讲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刘建军,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5月)一书从比较文学理论入手展开对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关系问题的阐释,既涉及基督教文化的本体研究,又关照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基督教新约伦理学》([]海斯著,白陈毓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1月)与《基督教旧约伦理学》([]莱特著,黄龙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4月)是本年度关于基督教-伦理学领域出版的一套译著。海斯的《基督教新约伦理学》在20世纪90年代曾广受赞誉,书中论述了新约经卷的伦理教导,并提出将新约伦理运用于基督徒伦理实践的任务。莱特的《基督教旧约伦理学》综合了学界相关领域的代表性成果,提出旧约伦理学的神学、社会与经济架构,并全面阐释了旧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这两部著作堪称当代基督教圣经伦理研究的典范之作。

 

《基督教与法律》([]威特、亚历山大主编,周青峰等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6月)从圣经、教理、哲学和法学的角度列出西方基督教法律教义的文本和传统,并介绍了从犹太教和其他传统中得出的法律概念。该著作为中国基督教学界研究西方基督教与法律的关系提供了学术参考。

 

《重建范型——21世纪科学与信仰》([]丹尼斯·亚历山大著,钱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4月)一书探讨了20世纪到21世纪西方科学发展与宗教信仰之间的互动辩证关系。作者认为,从历史上看,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的发展之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立,而毋宁说基督教观念成为科学发展一个重要推动力;而到了2021世纪,基督教更是在促进科学成为人的科学的道路上起了积极作用。该研究对学界了解宗教信仰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近期还出版了一部基督教-哲学译著《启示的哲学》([]巴文克著,赵刚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2月)与基督教-历史性研究的论文集《宗教与历史:中国基督教青年学者论坛》(杨雄威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2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初期的基督教研究成果多为介绍性、知识性作品,有一定学术深度的成果则须假借哲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之载体来论说基督教的边缘内涵。随着初期研究成果的累积,基督教研究开始初具规模,具有脱离其他学科独立发展的趋势,并开始进入基督教研究的核心即神学思想领域,此类研究以翻译西方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作品与评介西方历代神学家思想及其经典著作等内容为主,当然,也相继有一些中国基督教神学家思想的评介类著作问世。与此同步发展的基督教史学研究则偏重中国研究,基督宗教在华史研究、传教士生平与思想、耶儒、耶佛关系研究等皆为涉猎之内容。思想研究崇西方,历史研究重本土的学科特点显然缘于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也将中国神学思想建设的难题摆在了基督教学者的眼前。但这一难题的解决似乎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瓶颈。随着实证研究与田野考察热潮的兴起,基督教实证研究的发展似有压过思想研究与史学研究之势,这或许是基督教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突破自身的一个途径。近几年兴起的“基督教中国化”的研究热点,似乎便是思想研究、史学研究与实证研究发展到某种程度而得出的一个综合结果。基督教自然不能再称之为“洋教”,基督教研究也固然不是“西学”,中国基督教学者在一定的基督教思想与史学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再辅以实证考察中国基督教现状,自然会进入“基督教中国化”的研究话题。此外,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督教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由此发展而来的基督教社会学、基督教人类学、基督教心理学等交叉性学科也是当今基督教发展的新趋势。

 

总体观之,近期出版的基督教学术研究的诸种成果都反映出当前基督教研究发展的新趋势:思想研究平稳发展、史学研究深入发展、实证研究蓬勃发展、交叉学科初步发展。笔者认为,基督教中国化问题依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基督教研究的重点,而展开该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应该是中国基督教思想史研究,这也将成为未来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的一个基本载体。过去的基督教神学教义理论的沉淀与基督教史学研究成果的积累,都为中国基督教思想史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实证现状研究则培养了学者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与现实意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来源:卓新平主编《基督宗教研究》[18],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10月出版)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